天气寒冷,上海已连续数日120急救出车突破千次。昨天,瑞金医院日门急诊量达到12000人次,中山医院超过11000人次,均属历史罕见。在一些大医院,看病排队等候时间延长,住院床位再度告急。
老百姓为啥不去社区医院看病
听说自己医院门急诊人数又创了纪录,市政协委员、中山医院副院长朱同玉教授立刻去看了几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值下午,门诊人不多,有几家还显得空荡荡的。他告诉记者,“上海的看病难问题,是个结构性矛盾,大医院总是‘挤破头’,社区医院的医疗资源没有完全用起来。”
建议一:
社区医疗费应给百姓实惠
“老百姓有自己的选择,他不选社区医生,总有他的理由。”朱同玉分析了上海看病难的结构性矛盾后指出,目前的医保支付比例上,大医院和小医院只有5%的差距。“100元的药费里,小医院只比大医院便宜5元,费用上拉不开档次,老百姓自然都跑到大医院去了。”他建议,在医保支付额度上,社区医疗费用的自付比例应进一步降低,要和三级医院自付比例有明显差距,让大家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朱同玉说,小毛小病完全可以在社区医院解决,现在有限的专家门诊资源被过度消费、无序获得,“除了自付比率问题,还有对社区医生的信任度问题。”
建议二:
用机制吸引人才下社区
“我们医院每年是270万人的就诊量,但是只有1000多人是从社区医院转诊过来的。”朱同玉表示,如果每年能下沉70万普通慢性病人到社区,社区医院完全可以承担,而中山医院的门诊压力就可明显缓解。
从去年起,上海在部分区县试点“家庭医生制”,期望以此逐步建立社区首诊制,引导市民有健康问题先找家庭医生。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做家庭医生?朱同玉建议,大幅提高待遇,“英国一个有20年资历的家庭医生,年薪比专家教授高40%,而上海社区医生收入太低,人才都流向大医院。”据调查,上海家庭医生平均年收入为6万元,最低的4万元。
建议三:
市民可自由挑选家庭医生
对于目前一些区县划块、按居委会推行家庭医生的模式,朱委员建议,“能否打破这种计划分配体制,让老百姓自由挑选好的家庭医生,只有竞争才能促进社区医疗水平的快速提升。”
他建议,建立家庭医生按签约家庭付费制度,一个医生签约的家庭越多,其收入就越高。他在提案中建议实施自由签约制度,允许市民根据家庭健康状况和家庭医生各自的专科专长,自由选择,合同一年一签,到期可以换人。
建议四:
为廉价经典药“开绿灯”
“医院如果不靠药品收入养活自己,廉价经典药就有大市场,群众的医药负担也自然减轻了。”何坚敏代表指出,应采取特殊政策,让廉价经典药能够更多在市场上存活,进入医院药房。
现行医疗体制下,药品收入是医疗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药价直接与医院利润挂钩。医院愿意进价格较高的药品,这不仅使消费者用不上廉价经典药,也让生产企业遭遇尴尬。何坚敏建议,通过财政补贴、直接招标、统一配送,打通经典廉价药的产业链,使生产企业、流通渠道、医院、药房等都能有所收益。
标签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