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交际,气温变化较大,人体的抵抗力较弱,突发性耳聋病人明显增多。在今年3月3日“爱耳日”到来之际,我们邀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耳鼻喉科协作组组长、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教授陈小宁为大家解读一下突发性耳聋的中医治疗。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临床检查可表现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到目前为止,现代医学对突聋的确切病因尚无定论,有病毒感染、内耳血液循环障碍、外淋巴循环缺氧、免疫异常以及外淋巴瘘等假说。
我科作为国家级中医药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具有以国医大师干祖望为代表的学术带头人,对于突聋的论治有着独到见解,且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完整的理论体系,理法方药独具匠心,从脏腑论治突聋独树一帜。突聋属于中医学“暴聋”范畴,常分为以下几种证型进行辨证治疗。
肺气不宣证
此证型患者发病较急,多有感冒病史,听力突然下降,伴有耳闭闷感,鼻塞,咳嗽,痰涕清稀,舌薄白,脉浮。干老认为,此多为风邪侵袭,因肺经之结穴在耳中,鼻与耳相通,肺气不宣,鼻窍不通,则耳失聪敏。
治拟宣肺通窍之法,当以宣肺通窍汤加减。药物组成:麻黄、杏仁、姜半夏、陈皮、茯苓、炒白术、川芎、当归、石菖蒲、柴胡、白芷、甘草。
痰浊蒙蔽证
此证型除听力下降外,必伴有耳内阻塞感及胀满感。痰多,头脑昏重或胀,胸脘痞闷,体型肥胖,舌苔滑润厚腻,脉濡。
治宜健脾化痰,方选二陈汤加减,可加入天竺黄、胆南星、白芥子、菖蒲等。若有痰火相兼,则选用清气化痰丸加减,加竹茹、黛蛤散、浙贝母等。如在暑季,患者多属暑湿外感,宜解暑化湿,参用藿香正气散或重用六一散。无论何种外感致聋,均可加入菖蒲、路路通以助“通窍”作用。
肝阳上亢证
此类患者或易怒,或易郁,大凡都易激动。干老认为,肝主疏泄,若肝气失和,则气血运行无常,易生他病。《素问·脏气法时论》:“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 发病迅速,常在短时间内完全失听,多伴耳鸣,高亢刺耳,如闻汽车、飞机声,使人烦躁不安,时有阵发性加剧,还常伴头脑胀痛,昏晕目眩,口苦、面赤,两胁作痛。检査鼓膜完整,不充血,少数人在乳突区有压痛。血压易波动。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有力。
治宜清肝泻火,可用龙胆泻肝汤或栀子清肝汤。若兼有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属肝肾阴虚、相火上炎,宜少用或不用龙胆草之类苦寒之品,而选用杞菊地黄汤加夏枯草、苦丁茶等,或选用丹栀逍遥散。
临证发现,女性患者突发此病可与月经周期有关。月经先期者伴发此病,辨证多为肝郁化火,宜清火凉血,多配生地黄、夏枯草、淡竹叶等清肝凉血。
心肾不交证
耳聋发病突然,在情绪波动或受惊恐之后更厉害,有时耳内有疼痛感,伴心悸、怔忡,或心中烧灼感,或常发作口疮、面赤、失眠多梦、小便色黄。检查鼓膜多无异常,少数患者可有轻度充血。舌尖红,苔薄少,脉数。
治宜清心火,轻则选用导赤散,重则选用泻心汤。兼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者,为肾阴不足、心肾不交,治宜泻离填坎,即泻心火、补肾水,交通心肾,方选两归汤。典型处方:1.重在清心火者,用黄连、山栀、黄柏、生地、木通、竹叶、灯心草、茅根、菖蒲。2.重在补肾水者,用生地、麦冬、墨旱莲、女贞子、山药、覆盆子、菟丝子、竹叶、灯心草、菖蒲。
气滞血瘀证
检查鼓膜无异常,常参考血液流变学检查,少数患者舌质有紫气或舌下静脉紫暗。
治宜活血通窍,方选通窍活血汤。因其主药麝香不易获得,因此,干老常用三甲散加减,药如当归尾、红花、桃仁、丹皮、赤芍、炮山甲、炙鳖甲、地鳖虫、川芎等。活血化瘀法是治疗耳聋最常见的方法,临床亦可选用补阳还五汤治疗。
气血不足证
听力下降,每遇疲劳之后加重,或见倦怠乏力,声低气怯,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心悸失眠,舌质淡胖,边或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检查鼓膜见混浊、内陷。
此型患者亦较多见,治宜健脾益气升阳,方选益气聪明汤或补中益气汤。此外,四君子汤及参苓白术散也可以应用,但应配伍升提中气的药物,如升麻、葛根、柴胡(三味药中,可以用1~2味,亦可3味都用)。这也可视为一种“冲击疗法”,鼓动清阳之气上升于耳窍,以通窍助聪。蔓荆子、菖蒲具有引药上行的作用,可作为药引助宣通耳窍。对于血压偏高者,升提药物须慎用。
以上证型不能决然分开,临床上往往兼证比较多,可灵活运用,配合针灸、按摩等疗效更佳。在干老的指导下,我们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深入研究并研制了治疗耳聋的还听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