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发烧感冒……原来这些看西医的病,现在都改为看中医了。”在重庆垫江县中医院内,78岁的骨质疏松患者张淑琼已接受针灸治疗近一个月。她告诉记者,中医已成为当地大部分群众看病首选的治疗方式。
2013年7月,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重庆垫江县成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县”。作为全国第五家、首个县级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地,垫江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
为了加快当地中医药事业发展,垫江先后投入近亿元改善该县中医院基础设施,每年投入5000万元支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县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
目前,垫江已建成了规范的县、乡、村三级中药煎药室和中药房,中医药应用在乡镇、村级(行政村)卫生室全覆盖。建成5个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30多个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能够开展中医药技术方法88种,熟练运用针灸、拔罐等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16项。“这为促进中医药发展奠定了基础。”垫江县县长梅时雨认为。
“十二五”卫生规划中提出“要努力使县域的病人90%不出县”,这一目标在垫江已连续4年实现。垫江县卫计委主任刘卫东告诉记者,这是垫江“中西医并重”的结果。
垫江一直把发挥中医特色作为发展中医药的首要任务。中医院和西医院实行差异化发展,保证中医特色。与此同时,医院对中医、中药的使用,相对西医有更好的激励机制。当地在医生绩效分配时单列绩效,激励使用中医药诊疗技术和方法。此外,每年在医保基金总额控制时,单列中医项目预算分配。提升中医药服务量,减轻群众医药负担,缓解医保基金紧张。
在此前提下,当地百姓平均住院床日缩短两天,就诊费用增幅下降6%。“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刘卫东说,2015年,该县共接收门诊病人122万人次,中医门诊病人占总数的40%,开具的中医药处方占总处方量的37%。中医参与治疗率达83.5%,中医药服务总体满意率达93%以上。
人才培养是垫江县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重要环节。作为西部地区惟一拥有两个“三甲”医院的县,垫江拥有一批业务精湛、技术全面的高层次医疗领军人才。如何推进中医药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其发展路上的瓶颈问题。
刘卫东告诉记者,针对人才“头大尾小”的布局现状,当地通过完善青年骨干医师派出制度、改进人才招聘方式、积极争取人员补助等措施,建立起“专家走基层,基层进高校”的长效机制,培训一批中医药后备人才、骨干人才和骨干师资。当地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6.2%为中医药技术人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垫江已派出28位县级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到乡镇、社区进行医疗巡诊,并选拔20余位乡镇卫生院专技人员到医药高等院校脱产学习一年,极大地提升了当地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中医药在乡镇很受欢迎,价格便宜是其一,重要的是疗效好副作用小。”垫江县中医院院长刘明怀告诉记者,自当地大力发展中医药以来,不仅能满足当地群众看病需要,还吸引了临近四川、贵州的县市患者就医。针灸、穴位注射、小针刀、枝川液疗法、骶管冲击疗法、三联一体疗法等特色治疗,深受患者欢迎。
刘卫东告诉记者,垫江下一步将探索中医网络平台建设,将中医知识理论在卫生系统全覆盖,同时深入推进医疗联合体工作,实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中医药城乡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