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病种、同一手术、几乎相同的住院天数;不同的仅仅是手术时间,一个是2012年1月5日到19日,一个是2015年5月25日到6月11日。两份曾在福建三明市沙县医院进行过“椎体成形术”手术患者的住院总清单,项目略少的前者,总费用为3.7万元;项目略多的后者,总费用为3.29万元。
怎么还会“平白无故”少了4000多元?答案就在医改中。
改革“上弦”重点“突围”
2011年底三明着手医改时,有种被“逼到悬崖边”的感觉:上一年全市职工医保统筹基金亏损1.43亿元,当年更是突破2亿元。财政不仅无力兜底,全市职工供养比例还逐年下降。
三明医改,由此“上弦”。经过一番抽丝剥茧的调查分析,核心环节剑指药品与耗材的价格虚高。经测算,医院每从加成中获利1元,患者和基金要花费7元多。医生若从回扣中每获利1元,患者则再埋单4元。
2012年4月,三明医改第一刀,先是对辅助性、营养性、过往有过高回扣历史的129种品规实施重点监控。一个月后,全市药品支出就下降1670多万元。
砍掉“虚高”抹掉“灰色”
原市防疫站职工、今年86岁的宋广生,身患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多年,是个老“药罐子”。几乎每周,他儿媳李阿姨就要到医院给他开药。“现在便宜了好多,”李阿姨现场算账,“脑心通是最常吃的药,大约一周吃3盒。原来一盒30多元,现在20多元,一年就能省下1500多元。”
这不是个案。2014年,三明市三级医院出院医药费用平均6800元,同期全省为1.18万元;县二级为3900元,同期全省为4230元。基层一级费用更是不到全省的一半。
病人花得少,基金水平高。2012年,三明城镇职工医保基金首次结余2200万元,2014年达到8600万元。看病实惠了,患者不外跑。2011年,三明城镇职工医保转外就医住院人次与基金支出占比分别为7.34%和13.48%,2015年前8个月,降为6.99%和8.79%。
砍掉“虚高”、抹掉“灰色”,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同时,更大的动作是不断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今年6月1日,第三次调整中,涉及医疗服务项目超过4300个,调高了3300多项,降低了950多个。
打破“孤岛”全省“复制”
三明医改让全市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三回归”后,2014年全市医药总收入22亿元,其中药品和耗材部分收入只有8亿元,医务性服务收入却达14亿元,差不多是4∶6,与改革前相比,刚好掉了个个儿。
今年3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正式公布全省医改方案,方案基本以三明医改为母本,全省事关医疗、医药、医保的“三医”事项也明确由一位省领导主管。三明为福建拉开了全省医改的大幕。
标签阅读: 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