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疗新闻 » 正文

中医人才培养的上海模式

发布时间: 2020-07-16 17:57:59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特约记者 宋琼芳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最新印发的ldquo;百千万人才工程项目rdquo;mdash;mdash;全国第四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方案中,在原有ldquo;读经典、跟名

□特约记者 宋琼芳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最新印发的“百千万人才工程项目”——全国第四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方案中,在原有“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之外,新增加了“强素养”内容。这是借鉴上海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项目的经验,并由上海承担这部分的培养任务。近年来,上海根据中医特点与问题,创新模式、多策并举,大力推进中医药人才培养。   名老中医工作室开枝散叶   “你喜欢吃芹菜吗?”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名老中医、风湿科陈湘君教授问。病人一愣:“芹菜?我喜欢吃。”“不能吃啊,芹菜属于光过敏食物,红斑狼疮患者要忌口。”陈湘君说。   跟随陈湘君门诊的田雨一愣:“为什么我没有想到?我们专注于化验指标,常忘记关注病人的日常细节,饮食起居、生活习惯,都会影响病情发展。”   2008年,田雨来到龙华医院的陈湘君工作室。如今的他,既是跟师弟子,又是龙华医院名中医学术思想传承办公室主任。对以工作室为载体的传承模式,田雨深有感触:“跟着老先生门诊、抄方,每一次都获益匪浅。老先生细致入微的观察、独到的剂量加减,不跟师又怎么学得到呢?”   “单纯的师徒型传承已不符合现代医学发展趋势,必须探索创新。”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主任张怀琼说。2001年,龙华医院成立首批名老中医工作室,在整理总结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临床实践与学术研究结合,并由名老中医传帮带,培养一批中青年中医专家和临床学科接班人。   通过十多年努力,以名老中医工作室为基础的中医药学术思想传承模式逐渐形成,并在上海乃至全国推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启动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截至目前,上海有该工作室60个,一批独具特色的中医诊疗理念与技术正在开枝散叶。   海派中医基地纵深挖掘   治疗骨折的常用中药如今焕发新生——以黄芪、骨碎补这两味中药为主组成新的复方“芪骨胶囊”,对于防治骨质疏松,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这是依托海派中医流派石氏伤科传承研究基地,根据石印玉教授的经验处方、诊疗思路进行梳理传承与系统研究的成果之一。”上海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所长、曙光医院骨伤科主任詹红生表示。   如果说,名老中医工作室是横向发散,那么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就是纵深挖掘。张怀琼认为,不少中医流派失传,重要原因是家传已非中医人才培养的主流。以海派中医为例,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建立,人才培养以院校为主体,家传模式改变,中医流派不复当年辉煌。   2011年,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项目启动,上海以曙光医院石氏伤科、龙华医院顾氏外科为试点;2012年,全市进一步遴选出15家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各个基地梳理流派的传承脉络,收集并整理名医大家的书稿、处方手记、丹青墨宝等史料。”张怀琼说,对上海中医发展历史“翻家底”非常有意义,整理出流派中的特色诊疗技术或优势病种,形成临床诊疗规范,为老百姓看病提供指南。   詹红生师承石氏伤科代表性传承人石印玉。在整理医案、梳理脉络的过程中他发现,最宝贵的不是方子,而是思路和方法——要继承的是石氏伤科的方法学,根据当前疾病谱变化,对新的疾病病机有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对经验处方进行临床疗效、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介绍,上海将全面推进海派中医流派临床传承基地,打造优势专病专科,形成以流派优势为核心的特色中医诊疗中心。   师承与学位贯古通今   “我做了3年班长,听了20位中医大家的讲课,历历在目。”龙华医院教研室主任宋瑜说的是2006年上海开办的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高级研修班。   这个研修班由卫生、人社、教育等政府部门共同部署,得到国务院学位办的大力支持,上海中医药大学负责招收具有硕士学位、同时具有主治医师资格两年以上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通过名医带徒,使在职临床医师申请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这也是我国首次探索将中医师承与专业学位授予相衔接的教育模式。   “对于研究生而言,将中医师承教育融入现代教育理念,以中医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思辨特点等为内容,一改以往只注重研究、论文的习惯,结合临床问题,拓宽思路与眼界。”宋瑜说,“我至今难忘名老中医奚九一教授给我们上的那堂课,老先生以‘清法’治疗脉管炎而闻名,但他讲课时摆脱了清热解毒活血的传统思路,提出将‘火神论’引入外科治疗,即注重温热药物的使用——这是一个思路的大转弯。老先生有如此格局与胸襟,我们又怎么能不更加努力呢?”   宋瑜表示,中医学生在传统学习的同时,可以通过努力获得与同辈医学生一样的学位,这对他们而言,更是一种激励和实实在在的保障。   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第4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时,也开始将师承教育与学位教育相结合。“上海的学位制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创新在于贯古通今。”张怀琼说。   构建人才金字塔   游学,是上海中医人才强素养的重点:2012年,上海启动“中医药领军人才建设项目——海上名医传承高级研修班”,遴选30名中医骨干精英,以读经、游学等方式,培养一批具有素养和底蕴的中医药领军人才。在此基础上,上海又选拔出41名青年中医人才,让他们与研修班30位领军人才及其导师组成老中青三代的“学术共同体”。   “我们每个青年学员都要参加中医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每年不少于40次。”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李伟告诉记者,“跟随詹红生教授、石印玉教授,我走进一片以前无法想象的领域,更觉得学无止境。”   令李伟惊喜的是,他也能跟老师一起游学。“在安徽黄山,我们了解新安医学这一中医内科流派的发展历程;在湖北蕲春,我们重走李时珍的采药之路。中医讲究‘十三科一理贯之’,通过跟师与游学,大大提升了我们对中医各流派的认识,也丰富了我们的临床经验。”李伟说。   在张怀琼看来,“学术共同体”让三代人一脉相传,有望成为孕育未来名医的土壤。另一方面,高端人才的塑造和一定基数的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保证,缺一不可。目前,上海共有7900余名中医医生,占整个医生群体的11%~13%。只有使各层次的人员呈金字塔形分布,才能维系其稳定,并使人才发展逐次递进。   针对基层中医药人才的“社区师带徒”项目、针对青年中医药人才的“杏林新星”计划……上海着力打造一个覆盖各层次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希望金字塔可以记录海派中医群体的成长轨迹、学术思想和人文情怀,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延续。”张怀琼说。
 
(文/小编)

标签阅读: 中医 人才 培养 上海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