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疗新闻 » 正文

医疗创客花开校园

发布时间: 2020-07-16 23:22:45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7月8日,一名小朋友在青岛创意100集市上聚精会神体验彩绘。王海滨摄  □特约记者 宋迪文  护士可以通过远程操作,借助智能巡诊机器人进行查房;助老机器人能够提供老人陪护及健康数据采集hellip;


7月8日,一名小朋友在青岛创意100集市上聚精会神体验彩绘。王海滨摄   □特约记者 宋迪文   护士可以通过远程操作,借助智能巡诊机器人进行查房;助老机器人能够提供老人陪护及健康数据采集……上海健康医学院机器人研发团队的师生们为未来的医疗服务描绘了这样的画面,而他们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已在2016年、2017年连续两届中国机器人大赛中取得了佳绩,获得医疗服务机器人组别的冠军。当初的构想正在慢慢变为现实。   在上海健康医学院,类似这样的设想正在创客中心不断被孕育、孵化、破壳而出。校园创客的梦想成真,得益于学校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使得创新意识在教学与实践中得到了激发,并落到了实地。   “不打烊”的创客中心   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的创客活动中心,位于学校远程医疗实验室。虽然正值暑假,团队成员许泽丰仍在实验室忙着调试远程巡诊机器人。目前这款机器人正准备在医院试用,研发成员正利用暑假加紧完善。谈到研发的不易,许泽丰说:“碰到问题后经常要调试一整夜。每当这时,我们就在实验室躺会儿,再继续修改程序,好在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24小时开放的活动中心,设备仪器都是无偿支持。”   “我们正在建设一个独立空间更大的创客中心,计划建成4层楼,使用面积可达6000平方米,全天候向师生开放,充分保障学生们的活动空间。”上海健康医学院院长黄钢介绍,学校之所以大力支持创新活动,源于建校伊始就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定位,即建设成为“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的本科医学院校,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行业引领潜质的,符合大健康行业急需的创新特色人才。   从一个24小时“不打烊”的创客中心,折射出校方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践行:在硬件上,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设备使用权;在软件上,做实教师激励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共建实训基地,提升创业项目资金支持力度。   这一系列的举措激发了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学校成立两年来,就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类、学科类、技能类大赛一等奖29项、二等奖40项,获得上海市举办的各类大赛一等奖30项、二等奖28项。   多维度的创新教育   沈佳宜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她还有一个“抬头”——BME科创社学生社团的创始人,是学校创客中心的活跃分子。她与同学在暑假里会定期回到学校交流讨论,并接受创客大赛团队“教头”单纯玉教授的指导。   “现在的大学生思维敏捷,具有创新的灵感,但缺乏创新技能,致使解决临床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班导师、学校创新创业特聘导师单纯玉说:“为补上这块短板,学校开设创新课程、讲座,并组成教师指导团队,带教具体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创客比赛,在比赛中开阔视野,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努力开拓创新教育的各种平台,但黄钢也意识到,效果佳不佳、成果好不好,往往会卡在老师这一环上,因为创新教育对教师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于是,学校决定打造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体系,即由学校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教学团队。学校外聘行业工程师、临床医生作为兼职老师,同时将青年师资送到企业、医院中实践,积累经验。   有了师资力量的实力保证,学校里的创新活动更加红火了:成功申报iCAN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先后组织了20期创业培训班;组建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创建学校创业菁英微信公众号;举办两届“创新创业节”,开展了校园技能大赛。   培养有“温度”的创客   目睹了导盲杖被卡在共享单车的轮子中无法拔出的一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杨越琪萌生了研制二维新型导盲杖的想法。她查阅资料后发现,目前市场上的导盲杖多为一维设计,大多只能判断一个方向上的障碍物,如果要感知其他方向的,只能靠触碰法排除,所以才会造成导盲杖被障碍物卡住的结果。如果能设计成二维,即在平面状态中,依靠震动感来感知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障碍物,同时通过震动快慢来测定障碍物移动距离的远近,那盲人行走就会更安全更方便了。   杨越琪这个有“温度”的创意,很快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支持,有几位同学还主动加入了她的设计团队。日前,这个设计收获了上海市大学生“挑战杯”的三等奖。   医学服务于人的健康,是一门有“温度”的学科,这些年轻的医疗创客不仅需要有创造力、实践力,更要有爱心。于是,学校从人文和实践两个关键点入手,形成医学教育的“双螺旋DNA”,培养学生具有一双灵巧的手,一个科学的脑和一颗仁爱的心,通过日常教学根植入学生行为中,成为学生终身携带的文化基因。   创业梦想照进现实   就读于临床医学院的王承昕还没毕业就找到了工作,不过他选择为自己打工,与其他两位同学合伙创业,注册成立了一家急救服务公司。   早在高中时,王承昕就对急救专业产生了兴趣。进入学院学习院前急救专业后,他陆续拿到了美国心脏协会HS证书以及中国红十字协会的中级救护员证书,在各项赛事中担任急救志愿者,积累了丰富的急救经验。   今年年初,当校方了解到他和同学的创业计划后,借助某创新产业基地的力量,协助他们制订了详细的创业计划及实施路线图。创业团队还参加了校方组织的创业培训班和训练营,学习法律、政策、融资等创业知识,并获得了校方免费提供的场地支持以及工商、财税、法律等服务。   今年4月,公司正式成立,主要提供赛事急救服务和企事业单位急救培训。短短几个月,公司营业收入已达20万元。在学校“扶一把送一程”的帮助下,创业终于成为现实。   经过一系列探索和试水后,上海健康医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已初显成效。黄钢表示,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及医改大背景下,学校未来将对接国际化视野,加快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步伐,瞄准健康中国建设方向,努力向社会输出医疗卫生行业紧缺人才。
 
(文/小编)

标签阅读: 医疗创客 校园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