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路径待寻
随着公费医疗改革日渐接近尾声,相关的质疑声也日渐增多。
2012年年初,北京市市级公费医疗人员并入职工医保的改革工作正式启动,至此,内地已有24个省份全面取消公费医疗,比例达到80%,仅剩广东、江苏等少数省市尚未实施此项改革。
“公费医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随着医患矛盾的紧张以及财政压力的增大,公费医疗退出历史已是大势所趋。”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按照原有政策,公费医疗是体制内某些群体,比如公务员、事业单位、公立医院和高校教职员工享受的医疗“免单”政策。据北京市高校老师王勇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透露,改革前他们平时买药,掏自己腰包的那部分比例很少。比如,买20元药,只需支付4元,报销比例为80%。
这种体制由于缺乏制约过度消费的机制,近年来快速增长的医疗费用已明显超过了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加重了财政负担,加剧了社会的不公。为此,在1998年一些省份开始试点公费医疗改革,但总体而言,公费医疗改革的推进步履略显弛缓。
郭凡礼认为,公费医疗改革和公费医院改革一样,会触碰到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会遭遇到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加之体制问题是其根本原因,改革很难推进。
据王勇介绍,改革后,看病他们将和普通职工一样拿社保卡,缴费比例和报销比例也一样,医保起付线以下部分自己掏付。相比较,改革以后他们个人承担的费用更多。
但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保处处长蒋继元介绍,为了顺利推进改革,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公费医疗人员并入职工医保后,可以享受补充医疗保险,即北京市财政将为原公费医疗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自付费部分进行“二次报销”。
根据北京市平谷区改革试点的数据推算,北京市政府至少要拿出2亿元为这项涉及市属公务员、事业单位、公立医院和高校教职约22万人的公费医疗改革埋单。以此推算,全国公费医疗改革增加的支出将高达50亿元左右。
这也是民众质疑公费医疗改革的主因。认为这只是公费医疗的变种,补充医疗保险的附带条件使得那些国家人员的超国民待遇得以保留,“人人平等”成为了一句空话,而公费医疗改革成为了一场做给老百姓看的“作秀”节目。
在郭凡礼看来,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缓解阻力的策略和降低改革阻力。改革后,国家公务员还会享受优惠的待遇,这主要是因为机制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医疗平等将成为未来的大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仇雨临认为,“职工医疗保险缴费基数是与工资收入挂钩的,在公务员工资收入比企业职工高的情况下,单独要求降低医疗待遇是不现实的。”
“一个大学生、研究生通过公开考试成为公务员,他在人力资本的投入上要远远高于其他一些企业职工,收入高一点,医疗待遇好一点也是应该的。”仇雨临说道。
从公费医疗人群内部来看,改革后也同样存在严重的不平等问题。郭凡礼认为,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之间以及不同事业单位之间的公费医疗待遇不一样,与实际财力有很大关系。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恒鹏对公务员医改的意义评价颇高,他认为,公务员取消公费医疗并入医疗保险,使中国的保险制度走向一体化,意义重大。不过,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体制内人”在长期享受医疗双轨制优势之后,其并轨的成本最终仍旧转嫁到普通纳税人头上。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保真则建议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路径。新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特别是新提拔的领导干部,不应再进入原公费医疗制度框架中。
标签阅读: 公费医疗,朱恒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