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疗新闻 » 正文

大肠癌化疗失败或是肠道菌群作祟

发布时间: 2020-07-17 17:22:14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近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上。这项原创性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学科、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

(特约记者袁蕙芸 记者胡德荣)大肠癌患者手术化疗后复发,可能是具核梭杆菌惹的祸。相关论文已于近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上。这项原创性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学科、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房静远领衔的科研团队完成,为通过分析肠道菌群而预测大肠癌预后和预警大肠癌化疗效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大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5年,我国大肠癌发病数占全球的24.3%,死亡数占全球的22.9%。虽然近年来大肠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大肠癌患者化疗(包括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后复发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房静远团队科研人员先后在3个大肠癌术后化疗的临床队列中检测:探索级队列(1)共检测新鲜标本31例,其中复发16例;探索级队列(2)共检测蜡块标本92例,其中复发44例;验证级队列(3)共检测蜡块标本173例,其中复发87例。检测结果发现和确认,大肠癌患者肠道菌群中具核梭杆菌含量升高,可能是最常用的化疗药物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等铂类药物耐药及大肠癌患者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与传统的方法,包括国际权威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分期和肿瘤细胞恶性分化程度等比较,该菌的高含量在预测大肠癌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更大。科研人员进一步实验发现,具核梭杆菌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导致大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抵抗。   房静远说,这项研究首次发现具核梭杆菌在大肠癌化疗耐药中的调控作用,并详细阐释了相应的机制,不仅为通过检测黏膜组织具核梭杆菌含量而预测预后和预警化疗耐药风险提出了可能的标志物,也为抗肿瘤新药开发提供了潜在的可行策略。
 
(文/小编)

标签阅读: 大肠癌 化疗 菌群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