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急诊(Emergency)、创新(Innovation)、机遇(Chance)、联盟(Unity),EICU”为主题,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急诊医学应勇于抓住时代机遇,创新思路、主动担当,组建联盟、拓展体系,携手同行、共同进步。另一方面,EICU,也是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英文缩写。EICU为持续管理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保障,已成为急诊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希望能创建大急诊急救体系的建设,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 这是6月23日济南召开的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二十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首届中国急危重症大会开幕式上大会主席陈玉国教授强调的。 据了解,此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办,来自全国31个行政区以及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日本、中国港台等地区的50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此次会议从会议主题、学术内容、交流形式等方面均进行了精心设计与组织安排,在学术报告的同时,安排了新闻发布会、高端访谈、优秀论文口头交流、壁报交流等环节,将学术、对内对外宣传和交流等元素融合进本次学术会议,为国内外急诊医学同道提供了交流、切磋和分享的机会。 会议内容围绕急诊医学建设主要任务、心肺脑复苏、创伤、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中毒等,多角度、全方位进行专题报告。会议举办了院长论坛、急诊科建设论坛、急诊科主任培训班。院长论坛邀请国内杰出的医院院长,围绕急诊学科建设进行顶层规划,为分级诊疗及其他医改政策形势下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出谋划策。急诊科建设论坛围绕新形势下具体的建设规划和任务进行热烈讨论,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对急诊科的功能定位,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实现新突破。急诊科主任培训班主要针对二级医院急诊科主任进行培训,提升其领导力、提高二级医院急诊科的业务水平和救治能力。会议最后将举行年会各奖项颁奖仪式,评出优秀组织奖、最佳讲者、最佳青年讲者、优秀病历奖、优秀合作企业奖五大奖项,鼓励大家积极参会,为提升年会质量、促进急诊学科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在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会议、全体委员会议及青年委员换届会议,为学会今后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本届委员会在汇报中华医学会的基础上,组建新学组,在原有复苏、创伤、危重病、危重病质量管理等9个学组的基础上新增胸痛、卒中、信息化建设、临床研究、临床技术培训、护理、老年健康管理、急性抗感染8个学组,吸纳更多优秀中青年加入组织。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上还成立多种学术组织和联盟,以便更好的推动急诊学科的发展。在对急诊科现状进行调查、发起“急诊科双千工程”项目的基础上,成立中国急急救大联盟(Chinese Emergency Medicine Alliance, CEMA),进一步拓展“大急诊急救体系”,促进形成大的医疗中心与基层医疗机构、东部与西部医疗中心协作发展的大格局。同时成立中国抗栓学院(Chinese College of Antithrombosis, CCA)、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俱乐部、齐鲁中国医院院长联盟、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急诊急救产业分会等,突出学科特色、推进学术繁荣。 中国急诊急救大联盟(Chinese Emergency Medicine Alliance, CEMA)于大会开幕式上举行了成立仪式。中国急诊急救大联盟是在“双千工程”项目基础上,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于学忠教授、现任主任委员陈玉国教授、候任主任委员吕传柱教授提议下,经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委会的一致通过而成立,得到了全国急诊委员的积极响应。“双千工程”是2016年10 月由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委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发起的“全国急诊科双千工程”项目,对 1000余家三级医院、1000余家二级医院急诊科的规模、医护人员情况、技术开展、学科发展特色等进行深入调查,为了解我国急诊科现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中国急诊急救大联盟旨在统一思想、携手同行,拓展大急诊急救体系,推动我国急诊医学整体水平提高,更好地完成政府交办的各种急危重症救治任务。 中国抗栓学院以“规范急性心血管疾病抗栓药物、介入技术、其他主要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及制定符合国人的缺血和出血评分系统,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精准抗栓方案”为使命,搭建合作医院协同网络,开展高质量的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系列注册登记研究、临床试验、转化医学研究,评价现有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探索新型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制定适合国人的缺血和出血风险评分标准、研发精准抗栓方案等。其中,精准抗栓方案的研发将是一个全新尝试,期待科技成果早日造福于我国患者!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急诊急救产业分会是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陈玉国教授牵头成立,将推动急诊急救体系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应用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建立临床工作者和医疗器械开发者相互协作、相互推动的桥梁,推动急诊急救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更好地发挥医疗器械在急诊急救中的重要服务作用。 本次会议特别创作一首歌曲“希望之火”,谱写了急诊人的心灵体验,表达了急诊人为创建“大急诊急救体系”整体战略布局而努力的宏图大志。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今后在学科体系建设、亚专业特色、人才队伍培养、国际交流、科学研究、对外宣传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提高发展的“加速度”,争取实现绕道超车、换道超车,在国内外均发出“急诊好声音”!
(文/小编)
标签阅读: 首届中国急危重症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