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俞欣)日前,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姜庆五教授和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顾华博士科研团队开展一项研究,分析了浙江省1953年以来伤寒、副伤寒的流行规律,发现该省伤寒、副伤寒发病率从长期排在全国前5位,到2015年比全国发病率低7.65%,总体发病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进入低流行阶段。
浙江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改水改厕工作,卫生厕所比例不断提升。同时,通过持续实施大规模改水工程,浙江农村地区居民受益率逐年提高。研究发现,浙江大部分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自来水受益率和伤寒、副伤寒发病率之间均呈负相关,2002年以前以市为单位发病率与平均海拔高低呈负相关,2003年以后该相关性消失,提示随着饮水和卫生厕所的普及,水源传播对浙江地区伤寒、副伤寒的发病影响基本得到了控制。
研究还发现,伤寒、副伤寒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但性别比逐渐减小,2012年以后基本持平;各年龄组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都快速下降,并趋于接近;但农民的伤寒发病率依然高于全人群。伤寒主要发生在浙东南沿海地区,副伤寒则呈现点多面广趋势。随着浙江地区伤寒、副伤寒发病率进入低流行阶段,该研究项目通过遥感技术建立了人口密度地图和若干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以便更好地实现对伤寒、副伤寒疫情的早期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