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首席记者谭嘉)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医学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座谈会日前在京举行。与会专家指出,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守住底线,同时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
近年来,学术论文数据造假、抄袭剽窃、代写代投论文、提供虚假同行评审人信息等事件频见报端。在国际出版机构集中撤稿事件中,医学界成为关注的焦点,从一个侧面也暴露出我国学术界一定程度上存在学风浮躁、学术失范的问题。
中华医学会医学人文与学风建设副主委、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提出,高校、医院、科研机构要安排专门课程加强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教育。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计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潘云涛表示,在科研评价引导上应注重从论文数量向质量转变,科研诚信问题要从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和制度上加以考量和解决。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指出,学术共同体要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和处理中发挥关键作用。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饶克勤表示,今年年内将尽快出台《中华医学会会员科学道德行为准则》,在论文发表、科研评审、学术会议、继续教育中持续加强医学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据悉,中华医学会于2016年成立医学人文与学风建设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会员科学道德行为准则,目前已形成初稿。中华医学会制定印发了《倡导学术诚信 抵制学术不端 医学期刊从业者倡议书》,呼吁医学期刊从业者不与第三方中介机构开展任何形式的论文写作与发表合作。
中国科协、国家卫生计生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中华医学会在会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