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琳 王潇雨
“为那些渴望的双眼,多少夜,无法入眠。它铭刻每个生命记忆,让我们的感情一天天更深。”在第二届全国卫生计生微电影节颁奖典礼上,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的王雪霏医生演唱了自己作词、作曲的歌曲《希望》。这首歌也是北京协和医院微电影《心路》的主题曲。真挚的医者心声由歌声娓娓道出,触动着每个人的心弦。
3月18日,北京春光明媚。卫生计生行业“奥斯卡”红毯再次铺开,各大奖项“名花有主”。
医疗行业需要传播正能量
“作为医生,要用纯粹的医学知识和技术面对患者,对生命绝不放弃。”微电影节纪录片铜奖作品《一个也不能放弃》的第一男配角、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程才回忆影片拍摄过程,颇有感触。“当时,我们对口援建西藏自治区的山南地区,救治先心病患儿,对病情最重的孩子进行长达2个月的24小时轮流看护,最终使患儿转危为安。”
程才坦言,如果没有媒体随行做了资料积累,也就不会有这部作品。“其实,网上‘爆红’的麻醉师安抚患儿、医生术后累瘫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行业需要传播正能量,真诚地传播爱,让医患心贴心。”(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北京市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刘军特意身着工作服来到颁奖典礼现场。“在《院前胸痛救治网 百姓生命有保障》这部影片里,我们不仅关注接警后患者的救治问题,更希望传播给百姓更多院前自救互救知识。”刘军说。
“医学是关于生命的艺术,微电影是人人都能做导演的艺术表现形式,卫生计生行业工作人员应拿起相机记录自己的身边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会长西冰认为,有关医学的微电影要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医务人员群体,亲近这群呵护生命、守护健康的人。
让医务人员“跳出来”审视自己
“你说你眼胀、眼痛,你的眼前有彩虹,你说你视力有点儿减退,还有偏头痛……快快把那眼压降,眼科中心找专家……”青光眼乐队唱着他们的成名作《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把颁奖典礼的气氛推向高潮。乐队成员都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医学博士,如今在北京三甲医院做医生。“就像微电影节一样,我们想把对医学的爱,通过不同的方式传达出去,让大家关注科普、关注疾病。”乐队鼓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外科医生吴舟桥说。
微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得主——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崔连旭,是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在微电影《脚印》中,崔连旭扮演一位援疆医生,当说起如何揣摩援疆医生内心时,他说:“我演的不光是援疆医生,更是我自己,是所有医学行业的同事们。”
无论是唱歌或是出演微电影,医护人员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医学的热爱。“本色气质让他们与角色融为一体。”微电影节评委会的一位初评评委对记者说,“拍摄微电影能够让医务工作者‘跳出来’,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也提升了他们的职业自豪感。”
在颁奖典礼现场举办的“适道仁心”医学与人文沙龙上,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宣传处处长、纪录片《人间世》的总监制王彤说:“医学是一门有局限的学科,老百姓的预期容易受到影视作品的影响,《人间世》摒弃了把医生刻画成铁人、神医的套路,真实地展现医学的局限和无奈。一部好的微电影,除了讲医学,讲医院里的生离死别,还应有人文情怀,讲人间情谊。”
期待有更多精神上的洗礼
据悉,本届微电影节共征集到900余部影片,比首届多出100余部。对于医疗题材的微电影应该拍什么、怎么拍,文化艺术领域的专家提出了不少期待。
“医疗行业开始不局限于行业本身,而是着眼于社会、探讨人性。”《青年医生》《医者仁心》编剧,连续两年担任全国卫生计生微电影节的评委,国家一级编剧徐萌说,从本届参评的微电影中看到了“令人激动的变化”,看到了整个医疗行业开始越来越多地承担社会责任、抚慰人心。
“本届作品从创意、剧情设计、人物表演到制作水准,整体上了一层楼,表现领域更广,表现手法也更多,影片中洋溢着热情和感动。”同样是两年担任全国卫生计生微电影节的评委、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戴清教授,对下一届的微电影节充满期待,“相信未来的作品在艺术品位、内容多样性等方面会有更大突破,给公众更多精神上的洗礼”。
标签阅读: 用艺术传递医者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