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磊 姚常房 叶龙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的地市。家庭医生制度,亦是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如何念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本经?听听代表、委员怎么说。
■家庭医生助推了分级诊疗
“作为特大型城市,上海市的社区卫生服务面临深度老龄化、人口高度聚集、资源配置与利用浪费突出等诸多挑战。”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贾伟平说。为此,从2011年起,上海在全国率先试点家庭医生制度。如今,家庭医生制度已覆盖上海90%的社区。
“上海正是抓住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个切入点,稳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构建,目前上海签约居民数量以每天1万人的速度增长,大医院的门诊增长幅度从5%下降到2%,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科的病人下降幅度达40%,因为病人都去了社区。”贾伟平说。
江苏省也是较早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省份。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咏红介绍,到2016年年底,该省90%的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签约服务工作,累计签约890万户、2524万人,人群覆盖率达32.14%,重点人群覆盖率达44.8%。
“2016年,已有200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开展了这项工作,试点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已达22.2%,重点人群覆盖面达到38.8%。”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贺胜在3月1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各地将优先从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病患者、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入手,做细、做实签约服务。“我们力争到2020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
■配套政策有待加强
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目前我国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还缺乏规范统一的服务内容和标准,这将影响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整体推进。因为没有统一的服务内容和标准,就无法对服务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分析。此外,补偿政策不明晰也是影响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推进的重要原因。目前,全科医生的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三方分担,按年收取。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需要承担服务费的各方按什么比例分担却并未明确,这就让基层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推广失去了工作抓手。
对此,一些委员建议,应尽快明确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补偿政策。各省市可结合自身情况尽快出台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项目和收费标准,明确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签约居民按什么比例分担费用。此外,要将全科医生签约服务与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和付费方式改革相衔接,发挥医保政策的杠杆作用,将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医保报销比例与上级医院拉开差距,以吸引患者到基层首诊。(下转第4版)(上接第1版)
农工党中央在提案中建议,调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保政策,将家庭医生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并拉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医保报销比例的差距,基层门诊执行最低收费和最低医药费用自付比例。签约家庭医生必须付费,更好地体现医生的技术价值,居民签约付费,才会重视与家庭医生的契约关系,医生也才会有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积极性,付费可以按比例从居民医保中列支。
贾伟平建议,制定社区医生工作质量和数量考核制度,合理提高社区医生人均薪酬水平,这是机制改革的关键所在。同时,要创新资源整合机制,通过购买服务获得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支持,通过机制创新让医生发挥更大的作用。
■增加医患双方获得感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表示,目前很多居民还是处于对家庭医生不够了解、不够信任的状态。“其实在治疗一些头疼脑热的问题上,大家应该相信家庭医生的能力。”如何加快家庭医生全覆盖率?葛明华建议,要增加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医院的获得感,比如社区医院的药品可以更丰富,除了基本药,还需要配备非基本用药。对有签约家庭医生的患者,基本药品的优惠力度、种类还可以更多,鼓励更多的人去找家庭医生。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霍勇表示,社区医生和村医是家庭医生的主力军。“我认为,家庭医生签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达到国外家庭医生那样的程度,因为我们的医生资源是很有限的。”霍勇说,但另一方面,国家会加快这方面的工作,也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来推动。“家庭医生肯定是我们的发展方向,是健康的守门人。”
霍勇认为,要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更多是看如何让医生有获得感、安心留在基层。“作为医生,在基层的职业发展可能会差一些,但是应该通过高一些的收入回报来平衡这一缺陷,但现今情况恰恰相反。因此,政府应为这些医生提供应有的保障,在体制中设计一套相应的规则,让他们安于在基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