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运营一年多之后,被赋予深圳公立医院改革样本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下称“港大深圳医院”)的国际医疗中心即将于11月5日开业。
记者从院方了解到,国际医疗中心主要为本地市民和外籍人士提供多元化及国际化医疗服务。该中心按照市场定价,遵循“用者自付”的原则,不能使用医保,所得净收益将全部用于反哺医院的公共医疗服务,保证港大深圳医院作为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
这是港大医院探索“自负盈亏”的开始。目前,港大深圳医院运营上的亏损由深圳市政府补贴,但根据香港大学和深圳市政府的协议,政府给予的特殊补贴将逐年减少,在运营5年后,港大深圳医院要自负盈亏。
以“用者自付”服务来反哺公共医疗服务是港大深圳医院探索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新模式。但业内人士对靠这一方式是否能真正实现盈利也存在担忧,港大深圳医院能否将高消费人群吸引过来,仍需要市场的检验。
“5年后要实现自负盈亏的前提是,这家医院要有很好的名声,有人排队做手术,等不了就去VIP。”港大深圳医院一位医生对本报说,“病人凭什么要掏高价来购买服务?肯定要找最好的医生,但是在这里最好的医生资源有限,如何满足病人需求?”
首先开放住院体检及全科门诊
港大深圳医院是由深圳市政府投资40亿元耗时8年建成的公立医院,于去年7月1日试运营,具有一流的硬件条件,拥有2000个病房,位于同一楼层的43间手术室。
作为“VIP”医疗中心,国际医疗中心的硬件设施更加豪华。该中心共五层,包括单人病房、双人病房、套间、豪华套间、特别套间和重症监护室。地下一层设康复健身中心和营养餐厅。客户看诊时将有专人全程陪同,也可以指定医生。
国际医疗中心的部门主管由国际知名的血液内科专家、原英国皇家利物浦大学医院的血液学顾问医生和医务总监朱知梅担任。
在医生资源方面,国际医疗中心的主诊医生将由来自香港乃至全球的优秀医学专家担任,包括香港大学的资深医学专家及教授,运营初期首先开放住院体检和全科门诊。
对于外界担心国际医疗中心开业后会减弱公共医疗服务的水准,朱知梅说,国际医疗中心提供的医疗技术、医疗水准与公共医疗部分并无区别,所有专家、教授在国际医疗中心和公共医疗两边都会看诊,根据病人的需要灵活调配。
探索公立医院补偿新模式
目前港大深圳医院各医疗项目的价格均执行深圳市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统一规定。
同时,作为国内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港大深圳医院开创了全科130元和住院180元打包收费的新模式,并实行固定薪酬,医生收入与看诊、开药、检查的数量完全无关,避免患者的过度诊疗。
本报记者曾在港大深圳医院探访发现,其一般手术住院总开支平均是广东省内同等医院的三分之一左右,如甲状腺癌根治术住院总费用为8000元~9500元,药品费用比例约9%,有些手术药品费用占比仅0.5%。
于是,很多人心怀疑问:硬件豪华,手术费是其他医院一半,医护人员高薪,这家医院如何维持未来的运营?
上述工作人员对本报说,低收费高品质医疗,让医院承受很大的成本压力,经过测算,总体上打包收费的价格并不能覆盖医院的成本。虽然目前医院运营亏损由市政府补贴,但五年以后要自负盈亏,医院必须探索补贴公立医疗服务的路径。
香港特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贴一直保持在医院收入的90%以上,而在内地,以深圳为例,公立医院的政府补贴约占其收入的17%,而这一比例在内地公立医院政府补贴中已相对较高。
可能会出现厚此薄彼的问题?
“医院希望通过此项按照市场定价的医疗服务获得更多收入,补充资金缺口,反哺按照政府公益原则定价的公共医疗服务,最终保证医院的公益性质。”上述工作人员对本报说。
但是否有人真的愿意花高价自掏腰包来看病?上述医生对本报说,消费人群肯定是存在的,因为高端医疗资源缺乏,深圳有很多人到北京、上海甚至香港,花费高价来看病。但是港大深圳医院能否将这一部分人群吸引过来,仍需要市场的检验。
在上述医生看来,国际医疗中心的独特优势在于可以指定医生,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很多知名医生都可以在这里为病人提供服务,而且不一定比香港贵。
但在具体实施上,可能存在公平性的问题。上述医生说,因为公立医疗和国际医疗中心共用医生,一旦有人花了大价钱找名医看病,当然要优先服务,但医生的精力有限,可能难以照顾到公立医疗部分,出现厚此薄彼的问题。
在运营一年多的时间里,港大深圳医院因门诊量不足,在舆论压力下,医院放松了此前必须预约挂号才能看病的规定,变为“无限额放号”,只要来医院排队,在预约挂号就诊病人就诊完后现场挂号病人也能就诊。
上述医生对本报说,很多医生对此很担忧,预约挂号是在国外被证实的比较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的一种方式,其实应该再给病人一些时间,他们习惯了就会使用预约挂号了。
标签阅读: 医改,香港大学深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