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平时饮食不规律的人都会患有胃病,而胃病表现出来的症状当中,最常见的就是消化不良。人体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很多都是由于消化管道出现了问题,这就需要大家对于我们身体内部的结构有所了解,尤其是消化管壁的结构。那么,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到底是什么呢?
消化管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与消化腺组成,主要功能是对食物进行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单糖、甘油酯等。吸收后供机体生长和代谢的需要。消化管是从口腔至肛门的连续性管道,依次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这些器官的管壁结构具有某些共同的分层规律,又各具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消化管(除口腔与咽外)自内向外均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与外膜四层
(一)粘膜
粘膜(tunica mucosa)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组成,是消化管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
1.上皮 上皮的类型依部位而异。消化管的两端(口腔、咽、食管及肛门)为复层扁平上皮,以保护功能为主;其余部分均为单层柱状上皮,以消化吸收功能为主。上皮与管壁内的腺体相连。
2.固有层 固有层(lamina propria )为疏松结缔组织,含细胞和纤维较多,并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胃肠固有层内还富含腺体或淋巴组织。
3.粘膜肌层 粘膜肌层(muscularis mucosa)为薄层平滑肌,其收缩可使粘膜活动,促进固有层内的腺体分泌物排出和血液运行,利于物质吸收。
(二)粘膜下层
粘膜下层(tela submucosa)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内含较大的血管与淋巴管。在食管及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内分别有食管腺与十二指肠膜。粘膜下层中还有粘膜下神经丛,由多极神经元与无髓神经纤维构成,可调节粘膜肌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在食管、胃和小肠等部位的粘膜与粘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起,形成皱襞(plica)。
(三)肌层
除食管上段与肛门处的肌层(tunica muscularis)为骨骼肌外,其余大部均为平滑肌。肌层一般分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其间有肌间神经丛,结构与粘膜下神经丛相似,可调节肌层的运动。
(四)外膜
外膜(tunica adventitia)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者称纤维膜(fibrosa),主要分布于食管和大肠末段,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由薄层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者称浆膜(serosa),见于腹膜内位的胃、大部分小肠与大肠,其表面光滑,利于胃肠活动。
标签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