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闫 龑□
2016年,一度激流勇进的“互联网+健康”行业开始归于冷静。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与健康加速融合,“互联网+健康”从概念的云端迈向与行业的实质性融合。在健康报社日前主办的第三届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主论坛上,与会专家就互联网与健康领域的融合应用进行探讨。特别是在大会举行的前一天,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启动已纳入国务院年度重点任务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国家试点工程,成为行业就该话题热议的最新注脚。
■延伸放大医疗服务能力
“国家卫生计生委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任务中,明确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任务协同推进。”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机构处处长姚德明说,信息化已经深入医疗卫生的各个领域,成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提升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管理水平,推动分级诊疗工作,延伸放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同时加强医疗质量安全。利用远程医疗等信息化手段,可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普及性和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推进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数据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延伸放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有针对性地促进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正在探索将建设“智慧医院”与医疗改革同步推进。该院院长蔡秀军认为,分级诊疗非常重要,但也非常困难。由于各级医疗机构水平有差距,分级诊疗如果控制太死,容易误诊;控制太松,则将失去意义。为此,邵逸夫医院探索建立医院联盟,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医疗资料储存在云端,基层医院碰到困难可以提出会诊申请,大医院医生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线回复答疑,解决了分级诊疗中资源短缺的难题。
卫宁健康高级副总裁、纳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春华也提出,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以自由联盟的方式整合医疗联合体或区域内各类医疗机构的资源,建设协同智慧医疗平台,有利于推进分级诊疗和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
分级诊疗最吃重的基层环节也是这股浪潮的受益者。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副司长高光明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电子病历及电子健康档案、社区护理健康管理平台等,都极大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信息化推动了双向转诊服务的开展,对于占总诊疗人次56.4%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讲,信息化无疑扩大了基层服务能力,较好地实现了优质资源下沉。”
■大数据助力医学优化发展
“互联网+健康”的另一优势就是让临床诊疗更加精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说,对临床治疗、生物样本库、临床药物等众多方面的大数据加以挖掘利用,为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就可以理解为精准医学,“科学技术与人群的互动也造就了数据在社会中的循环流转,最终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民众健康水平的提高”。(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认为,互联网在慢性病诊疗防控中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比如,我国已经建立了全国脑卒中防治数据库,统一了360家基地医院的数据采集标准、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建立和完善脑卒中筛查、干预、随访、康复与病历登记库。该数据库拥有500多万份脑卒中筛查信息,可对脑卒中疾病评估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试点使用App移动网络信息平台来开展脑卒中患者的初筛,让群众进一步接受网络指导,及时就诊。
飞利浦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何国伟介绍,互联网智能科技已经使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设备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展持续健康管理,获取相关数据,及时监控居民的身体健康状态,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何国伟说,国家提出脑卒中诊疗的“未来计划”,即在2020年前建立1000家卒中中心,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优化诊疗过程,医生远程提供现场急救的指导,在病人还没有到达医院时做好准备,用最短的时间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信息共享融合仍需持续发力
今年,“互联网+健康”迎来发展的春天。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发展。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指导意见》,从技术创新、应用发展、安全保障、人才培养等层面全面部署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指出,要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说,积极推动互联网与健康的深度融合,要将互联网技术形式与健康服务内容有机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健康医疗工作,广泛传播科学权威的健康知识,提高全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借助技术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医患交流模式,提升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
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立东说,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融合还是一个相对新的领域,存在着大量创新空间,也蕴含着巨大的改革发展机遇。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投资额近100亿元,较2014年增长近1倍。
陈立东说,在公共卫生领域,一些医院开始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医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一系列便民服务,改善了群众的就医体验,公共卫生部门也可以通过覆盖全国的患者电子病历数据库,进行全面的预警监测,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保障能力。在个人健康领域,移动医疗设备和云计算、大数据融合应用,帮助实现了疾病的及时检测诊断,降低了患者后期治疗的高额费用。
但陈立东同时强调,“互联网+医疗健康”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和多个行业,各行业有机结合,才能完成庞大的系统服务工程。“不可否认,信息孤岛依然存在,需要积极推动信息流动和共享,创造出新的应用和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此外,数据安全保障在医疗健康领域更显重要,确保医疗健康数据的安全,是大数据时代贯穿始终的命题。
2016年,一度激流勇进的“互联网+健康”行业开始归于冷静。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与健康加速融合,“互联网+健康”从概念的云端迈向与行业的实质性融合。在健康报社日前主办的第三届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主论坛上,与会专家就互联网与健康领域的融合应用进行探讨。特别是在大会举行的前一天,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启动已纳入国务院年度重点任务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国家试点工程,成为行业就该话题热议的最新注脚。
■延伸放大医疗服务能力
“国家卫生计生委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任务中,明确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任务协同推进。”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机构处处长姚德明说,信息化已经深入医疗卫生的各个领域,成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提升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管理水平,推动分级诊疗工作,延伸放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同时加强医疗质量安全。利用远程医疗等信息化手段,可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普及性和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推进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数据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延伸放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有针对性地促进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正在探索将建设“智慧医院”与医疗改革同步推进。该院院长蔡秀军认为,分级诊疗非常重要,但也非常困难。由于各级医疗机构水平有差距,分级诊疗如果控制太死,容易误诊;控制太松,则将失去意义。为此,邵逸夫医院探索建立医院联盟,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医疗资料储存在云端,基层医院碰到困难可以提出会诊申请,大医院医生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线回复答疑,解决了分级诊疗中资源短缺的难题。
卫宁健康高级副总裁、纳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春华也提出,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以自由联盟的方式整合医疗联合体或区域内各类医疗机构的资源,建设协同智慧医疗平台,有利于推进分级诊疗和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
分级诊疗最吃重的基层环节也是这股浪潮的受益者。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副司长高光明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电子病历及电子健康档案、社区护理健康管理平台等,都极大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信息化推动了双向转诊服务的开展,对于占总诊疗人次56.4%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讲,信息化无疑扩大了基层服务能力,较好地实现了优质资源下沉。”
■大数据助力医学优化发展
“互联网+健康”的另一优势就是让临床诊疗更加精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说,对临床治疗、生物样本库、临床药物等众多方面的大数据加以挖掘利用,为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就可以理解为精准医学,“科学技术与人群的互动也造就了数据在社会中的循环流转,最终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民众健康水平的提高”。(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认为,互联网在慢性病诊疗防控中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比如,我国已经建立了全国脑卒中防治数据库,统一了360家基地医院的数据采集标准、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建立和完善脑卒中筛查、干预、随访、康复与病历登记库。该数据库拥有500多万份脑卒中筛查信息,可对脑卒中疾病评估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试点使用App移动网络信息平台来开展脑卒中患者的初筛,让群众进一步接受网络指导,及时就诊。
飞利浦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何国伟介绍,互联网智能科技已经使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设备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展持续健康管理,获取相关数据,及时监控居民的身体健康状态,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何国伟说,国家提出脑卒中诊疗的“未来计划”,即在2020年前建立1000家卒中中心,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优化诊疗过程,医生远程提供现场急救的指导,在病人还没有到达医院时做好准备,用最短的时间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信息共享融合仍需持续发力
今年,“互联网+健康”迎来发展的春天。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发展。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指导意见》,从技术创新、应用发展、安全保障、人才培养等层面全面部署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指出,要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说,积极推动互联网与健康的深度融合,要将互联网技术形式与健康服务内容有机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健康医疗工作,广泛传播科学权威的健康知识,提高全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借助技术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医患交流模式,提升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
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立东说,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融合还是一个相对新的领域,存在着大量创新空间,也蕴含着巨大的改革发展机遇。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投资额近100亿元,较2014年增长近1倍。
陈立东说,在公共卫生领域,一些医院开始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医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一系列便民服务,改善了群众的就医体验,公共卫生部门也可以通过覆盖全国的患者电子病历数据库,进行全面的预警监测,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保障能力。在个人健康领域,移动医疗设备和云计算、大数据融合应用,帮助实现了疾病的及时检测诊断,降低了患者后期治疗的高额费用。
但陈立东同时强调,“互联网+医疗健康”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和多个行业,各行业有机结合,才能完成庞大的系统服务工程。“不可否认,信息孤岛依然存在,需要积极推动信息流动和共享,创造出新的应用和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此外,数据安全保障在医疗健康领域更显重要,确保医疗健康数据的安全,是大数据时代贯穿始终的命题。
(文/小编)
标签阅读: “互联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