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 旭 冯立中)在安徽省309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占比高达57.2%。9月19日,安徽省健康脱贫工程推进会在合肥市召开。会议提出“两免两降四提高”扶贫措施,明确将建立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相互衔接的医疗保障体系。
据调查,在因病致贫、返贫人口中,患病率前10位的病种人数合计34.8万人,占贫困人口患病总人数的46.6%。前10位的病种依次为脑血管病、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关节(髋、膝)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病、重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白内障、急性心肌梗死。据该省农合办统计,2015年12.7万名新农合参合人员患大病,平均每人支付医疗费1.5万元,而同期该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08万元。
“两免两降四提”的具体措施为:自2017年起,贫困人口参保个人费用由财政全额代缴;实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并免除住院预付金。降低基本医保补偿门槛,贫困人口县域内普通门诊不设补偿起付线,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市级、省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起付线分别降至100元、300元、500元、1000元(原来全省平均分别为150元、400元、1500元、2500元左右);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由1万元~2万元降至5000元。提高基本医保补偿比例,县域内普通门诊医药费用限额内实际补偿比提高至70%(原来43%左右);常见慢性病门诊按病种付费补偿比提高至75%(原来50%左右);特殊慢性病门诊参照住院治疗的补偿标准给予保障;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市级、省级医疗机构住院保底补偿比分别提高到80%、70%、65%和60%(原来统一保底补偿为40%)。
安徽省卫生计生委主任于德志在会上要求,各地要尽快制定贫困人口综合医保实施办法,建立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等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提高重大疾病及慢性病保障水平,重大疾病报销病种由12组增加到40组以上,慢性病病种保证30组以上,同时提高大病保险分段补偿比例。
据调查,在因病致贫、返贫人口中,患病率前10位的病种人数合计34.8万人,占贫困人口患病总人数的46.6%。前10位的病种依次为脑血管病、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关节(髋、膝)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病、重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白内障、急性心肌梗死。据该省农合办统计,2015年12.7万名新农合参合人员患大病,平均每人支付医疗费1.5万元,而同期该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08万元。
“两免两降四提”的具体措施为:自2017年起,贫困人口参保个人费用由财政全额代缴;实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并免除住院预付金。降低基本医保补偿门槛,贫困人口县域内普通门诊不设补偿起付线,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市级、省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起付线分别降至100元、300元、500元、1000元(原来全省平均分别为150元、400元、1500元、2500元左右);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由1万元~2万元降至5000元。提高基本医保补偿比例,县域内普通门诊医药费用限额内实际补偿比提高至70%(原来43%左右);常见慢性病门诊按病种付费补偿比提高至75%(原来50%左右);特殊慢性病门诊参照住院治疗的补偿标准给予保障;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市级、省级医疗机构住院保底补偿比分别提高到80%、70%、65%和60%(原来统一保底补偿为40%)。
安徽省卫生计生委主任于德志在会上要求,各地要尽快制定贫困人口综合医保实施办法,建立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等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提高重大疾病及慢性病保障水平,重大疾病报销病种由12组增加到40组以上,慢性病病种保证30组以上,同时提高大病保险分段补偿比例。
(文/小编)
标签阅读: 健康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