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抢救危重患者时,迅速建立血管通路是其必要步骤。但在一些情况下,及时有效为患者建立中央静脉通路或周围血管通路存在难度,尤其是儿童、新生儿及部分有血管收缩或硬化的成人患者。髓内输液针由此产生。 骨髓腔有着高度分化的血管结构,可以视为一种固定静脉用于大剂量液体及药物输注,并且经此可快速进入中心循环。髓内血管窦以导静脉及营养静脉的形式汇入中央静脉。髓腔大小及髓内输液针直径直接影响输液速度。 髓内输液针补液适应证为,急需经血管通路补液治疗或药物治疗但无法建立常规静脉通路。心脏骤停、休克、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脱水、持续性癫痫都是可能使用髓内输液针的临床病例。在静脉通路因环境因素制约无法开展的情况下,髓内输液针往往可以成功应用于治疗。 几乎所有常规通路使用的药物都可以经髓内通路以同样的剂量达到治疗效果——包括晶体液、胶体液、血液制品及诸如血管加压素的药物成分。同时,髓内输液针可以在抢救危重患者时为临床实验室提供及时的患者髓内样本,以便进行诊断。 成人患者有多个位置可放置髓内输液针,如胫骨近端、胫骨远端、肱骨、股骨、胸骨、跟骨、桡骨茎突等。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放置髓内输液针是其他血管通路输液方式不能奏效时的权宜之策。髓内输液针留置时间为72~96小时。如果其他血管通路已经建立,建议在6~12小时内移除髓内输液针。 总之,髓内输液针为急诊治疗提供了一个快速有效的输液方式。合理应用及技术支持可提高髓内输液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坞霜降编译) 点 评 最适合院外急救 点评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SICU主任 李文雄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今年6月发表了上述综述,介绍成人髓内针置入技术。文章阐述了髓内输液针补液的基本原理、适应证、禁忌证及手术并发症,并重点介绍了穿刺位置的选择和两种穿刺方式。对于一种急诊给药通路的评价,应从该通路建立是否简便迅速及给药效果是否确切两方面考虑。 髓内输液针最早用于儿童抢救复苏,随着机械辅助置入设备的应用,其操作日益迅速简便,也可应用于成人。目前髓内输液针补液主要用于血管通路难以建立的患者,这种情况多出现在院外抢救过程中,因为一些环境因素影响外周静脉通路的建立,而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对操作者的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亦难以在院外实施。在院外抢救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机械辅助置入设备的应用使髓内针的建立更加容易且迅速,为抢救用药争取了时间。髓内针穿刺有一些禁忌证,包括输液端同侧骨折、输液端存在局部血管损伤、蜂窝织炎或烧伤等,使其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受到限制。此外,在急诊或ICU病房,床旁超声引导的中心静脉置管迅速准确,成功率高,还可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力及化验血液标本。因此,对院内急重症患者进行复苏时,建立中心静脉通路仍是髓内针无法取代的首选措施。 骨髓腔有着高度分化的血管结构,大剂量液体及药物经此输注可快速进入中心循环,故给药效果可靠。但髓腔大小及髓内输液针直径直接影响输液速度。大多数危重患者需要进行液体复苏,对液体输注速度要求高,故髓内输液针建立后并非万事大吉,还应积极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以保障患者能得到更为确切的治疗。一旦建立确切有效的静脉通路,应考虑及时移除髓内针,避免骨髓炎的发生。 经髓内针输液是一种救急方法,它的用武之地首推抢救条件有限的院外急救,其次是适于院内急救过程中无法快速建立静脉通路的患者。由于髓内针输液具有简单、快捷与可靠的独特优势,值得在院内外急救中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