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8月15日电 (记者 杜燕)如何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合理的治疗,减少无序流动?北京市卫计委委员、新闻发言人高小俊在今天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将力推分级诊疗制度,通过基层医院与大医院转诊绿色通道、吸引大医院医生到基层工作、建立医联体等,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和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 今天,北京市卫计委公布《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6-2017年度的重点任务》。高小俊表示,当前医疗出现“倒金字塔”的状态,三级医院投入高、基层医院投入低,只有有序通过分级诊疗,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的难易程度,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真正做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适当地分流才是关键。 他指出,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服务北京市常住人口为目标,以医疗联合体为载体,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为重点,建立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健全完善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和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 今年底医疗联合体将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 他指出,北京市医疗资源非常丰富,同时就医的患者比较多,尤其是来自全国各地疑难重病患者的比例比较高。北京一直努力为患者合理就医和转诊建立必要的通道,这个分级诊疗的平台是医疗联合体。 据介绍,截止到今年的6月底,北京市16个区共建成医联体48个,每个区目前至少有一个医联体,核心医院46家,成员单位552家。552家成员单位包括39家三级医院、60家二级医院、412家一级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他表示,预计到今年年底,要建50个或以上医联体,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 此外,他透露,北京还将探索建立医联体理事会制度,加强对医联体的协调管理,提升医联体服务能力。 吸引大医院医生多形式参加基层医疗工作 高小俊表示,北京将重点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供给侧改革,2016年启动847个医疗机构空白村建设。同时,积极吸引大医院医生以多种形式参加基层医疗工作,增加服务供给。 他介绍,各区应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聘请大医院医生或返聘退休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与此同时,大医院要将安排医生尤其是内科医生下基层作为一项院内工作来抓,并对下基层的医生给予本院同期同职级医生的同等待遇,政府适当予以补助。对社区返聘的高级职称退休医生的待遇每个工作日不低于200元。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上浮20% 他介绍,为与基层医务人员工作量明显增加相适应,同时鼓励基层提升服务能力,落实基层首诊要求,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从2016年起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上浮20%。 他称,考核以工作数量及质量为主要依据,由市级主管部门对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进行考核并确定考核等次。各区主管部门在核定的总量内,根据考核结果核定本区所属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核定的总量内,根据职工考核结果按照规范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 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患者可享长处方药品便利 高小俊表示,为促进大医院与社区用药衔接,北京试点在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四类慢性疾病(以下简称“四类慢病”)稳定期常用药品,通过“一个平台、上下联动”统一大医院与社区的药品采购目录。符合条件的患者在社区可享受2个月的长处方便利:疾病诊断明确(三级医院诊断书);治疗方案确定,长期服用同一类药物;病情稳定,适合在社区诊疗或居家口服药物;已在社区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已签订了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治期间,如发现病情不稳定或其他需要转诊的情况,要及时将患者转到大医院诊治。 加快北京市分级诊疗信息化建设 高小俊称,在“互联网+”健康医疗应用的安全防御体系建设框架下,北京各区及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实现实名就诊、双向转诊奠定基础。 他介绍,北京将启动就诊信息标准化采集工作,实现诊疗信息数据资源在医联体医疗机构间的协同共享或跨院调取。在数据质控的要求下,实现居民诊疗健康档案的连续记录,实现患者电子病历及健康记录在医联体内的跨院调取。 同时,将推进远程医疗和双向转诊系统的应用,实现80%及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医院开展双向转诊、诊断、检查、指导等远程医疗服务。 此外,北京将利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大医院优势专科的技术优势,提升远程会诊能力,拓展疾病救治的空间,构建北京市分级诊疗会诊平台,建立1个多平台的市级临床会诊中心,4个多平台市级医技会诊中心(影像、血液检测、病理诊断、心电诊断),对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相关的检查及诊断服务,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合理的治疗,减少无序流动。(完)
(文/小编)
标签阅读: 分级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