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学前沿 » 正文

大肠癌防治要抓两头

发布时间: 2020-04-17 10:15:50      来源:http://健康报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郑 树  我国大肠癌防治研究重点需要抓好两头在预防上,提高疾病早诊率;在治疗上,防止疾病复发、转移,实现更有效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肠镜检查是大肠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手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郑 树
 

  我国大肠癌防治研究重点需要抓好两头:在预防上,提高疾病早诊率;在治疗上,防止疾病复发、转移,实现更有效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肠镜检查是大肠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手段,但公众顺应性差。美国推荐55岁以上人群都做肠镜检查,检查率也仅为30%~50%。我们在研究中采取问卷调查结合大便潜血初筛,任一阳性者给予肠镜检查确诊,最终肠镜检查率也不到40%。如果能从大便、血液中找到更可靠的肿瘤早期分子标志物,有助于提高高危人群对肠镜检查的接受度。我们已经发现部分分子标志物,但还需要大规模的临床验证。另外,提升大便潜血检查的筛查质量也需要更多研究。在有些发病率不高的地区,如西藏,可采用问卷调查、大便潜血、基因检测等手段筛查出高危人群,再行肠镜检查。

  目前,我国高水平医院大肠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50%~60%,与国际水平相当,但也有部分医院5年生存率仅为20%~30%。因此,依据诊疗规范和专家共识推广大肠癌的规范化治疗尤为重要。

  易于转移到肝脏是大肠癌的一大特点,探寻癌细胞转移机制是业界关注的焦点。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大肠癌癌细胞中有很多基因高表达,而肝脏中存在这些基因的受体。细胞外排体是肿瘤细胞迁移的重要运输兵,大肠癌患者血液中癌细胞外排体数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可以通过更深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研发相应抗体阻断外排体迁移到靶器官。通过检测血液中肿瘤细胞外排体的质量和数量,也有助于评估疗效,指导用药,实现个体化治疗。(本期稿件由郑颖璠  谭  嘉采写)


 
(文/小编)

标签阅读: 大肠癌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