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疗新闻 » 正文

医学需要更多宏观层面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20-08-11 12:08:57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余运西□在11月5日举行的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指出,国内外大量研究和统计数据表明,在肿瘤防治领域,ldquo;早发现早治疗rdquo;的作用可能被高估了,不

□余运西□

在11月5日举行的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指出,国内外大量研究和统计数据表明,在肿瘤防治领域,“早发现早治疗”的作用可能被高估了,不应提倡普遍性癌症筛查策略,同时应该对肿瘤等慢性病防控技术策略和技术政策进行全面反思。
随着医疗新技术的大量涌现,通过基因检测、CT、彩超等实现包括癌症在内的一些慢性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已经让不少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早诊早治成为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抓手,其进步意义不容置疑。然而,站在社会化的角度,医生因害怕漏诊误诊要承担巨大责任,为减少风险而过度筛查或诊断的情况确实存在;患者及其家庭因筛查带来的花费、风险、担忧和伤害,有时甚至可能抵消掉筛查的正向意义。在这种情况下,韩启德颇具冲击性的观点,确实值得人们三思。
医学是一门不完善的学科,也是不断发展中的学科。一方面,医疗技术的每一个进步都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全盘否定或全面推广,其效应都难以实现最大化。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眼见现代医学所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很多患者及家属对医学寄望太高,甚至一部分医生也“随行就市”,迁就和纵容这种趋势。普遍性癌症筛查便是在人人谈癌色变的时代,迎合了这种倾向。
事实上,大面积的人群筛查如同不分情况的“广撒网”,能捉住几条鱼很难说,其中的耗费与效益比却大得出奇。而更有针对性的癌症筛查,能帮助高危人群实现早诊早治,还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负担。应该说,在信息时代,做有针对性的人群筛查已经不难。大数据应用在医疗健康领域已渐成气候,我国庞大的患者数量更成为不可忽视的优势。某项筛查的实际效果如何,更适用于哪些人群,会带来怎样的风险—受益比……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客观的、有价值的数据支撑下,寻找到较有说服力的答案。
医疗关系千千万万患者的身家性命,牵扯国家宏观政策走向,不能仅在技术引领下一路高歌猛进,还需时时进行人文社会观照。对微观技术进行宏观把握,涉及产业发展、社会伦理、经济效益、公众素养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维度。特别是在医学科技迅速发展的浪潮冲击下和市场压力下,尤其需要客观理性,摆正现代医学的位置,站在更高处审视医学的局限和目的,真正实现医学从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转变。
 
(文/小编)

标签阅读: 癌症筛查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