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医疗扶持脱贫一批,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使广大群众少生病,因病致贫群众能治病、治好病,是实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脱贫的必由之路。近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会议上指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济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提出,要从执政责任和巩固制度的高度深化认识,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军令状,加快落实全市“1+N”脱贫攻坚政策措施。济南市卫计委紧密结合部门职责,把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务,准确把握健康扶贫的内涵,深入分析全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状,把提高贫困群众医疗健康水平作为健康扶贫核心目标,在精准扶贫扶贫过程中,努力除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个根。
一、统一思想,勇担健康扶贫重任
济南市委、市政府要求,要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仅要搞清楚谁是贫困户、谁是贫困人口,还要把致贫原因、贫困程度和脱贫需求逐一搞清楚。脱贫攻坚工作不能“一个方子吃药”,必须因地制宜,坚决避免扶贫开发“一刀切”和“大水漫灌”,要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据统计,我国6000万名贫困人口当中,因病致贫的达到贫困人口总数的42.4%。根据济南市建档立卡的数据,济阳县因病致贫的达到70.6%,由此可见,疾病已经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因素,如何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因此,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从某种程度讲,将直接影响脱贫攻坚的成效。济南市卫生计生委不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充分认识到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坚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推进健康扶贫工程。
二、强化领导,建强健康扶贫组织体系
为加强对健康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济南市卫生计生委成立由委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的健康扶贫领导小组,成立了健康扶贫办公室,加大健康扶贫的组织领导力度。按照“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整合卫计资源,强化合作意识和一盘棋理念,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也成立了一把手为组长的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明确目标、责任、任务和进度。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机构明确具体承担健康扶贫攻坚任务的牵头人和责任人,逐项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系统内形成了有任务有分工,层层抓落实,有职必有责的工作格局,推动了健康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提升能力,筑牢健康扶贫根基
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关键。济南市卫生计生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上下齐抓共管,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
(一)加大健康扶贫投入。充分考虑区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与健康扶贫工作的实际,协调发改、财政、人社、扶贫办等部门将普遍支持的政策和项目向贫困人口倾斜;先行先试的政策和项目在贫困人口先行试点,予以优先安排。
(二)健全服务体系。提高基层诊疗能力是健康扶贫的重要环节,在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上下功夫,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能力网络建设,筑牢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临床专科建设,重点强化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传染病、精神病等临床专科建设,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推行市县医疗机构与乡镇卫生院结对帮扶,实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利用远程会诊、远程培训、远程预约等信息化手段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乡镇卫生院诊疗服务水平,推出“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评比达标活动”。合理规划设置标准化村卫生室,逐步实现贫困村卫生标准化服务全覆盖。同时推动“国医堂”和“中医馆”建设,使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在健康扶贫工作中得到进一步发挥。
(三)加快基层队伍能力建设。 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建立完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开展对口帮扶培训、继续教育,专业轮训等形式,逐步实现每千服务人口配备不少于1名乡村医生,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执业(助理)医师或具备专科以上学历乡村医生。
四、多措并举,推动健康扶贫工作着地
(一)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摸清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薄弱环节,精准识别患病贫困人口病情及病种,实行一县一策、一户一案、一人一法,逐一建档立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严格遵守首诊负责制,保障贫困患者的基本人权和基本医疗。为全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33000余人口建档立卡,为制定精准扶贫工作措施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依据。
(二)实施“八个一”工程,实现分类救治。将实施“八个一”工程作为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的总抓手,精心组织,抓出实效。“八个一”工程即明确一所定点医院、确定一名家庭医生、签订一份承诺书、制定一张健康卡、建立一个健康档案、进行一次健康查体、组织一次健康会诊、发放一张健康明白纸。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为组织主体,统筹辖区内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划分责任片区,测算好服务半径、服务人口和工作量,明确地方病、传染病、慢性病及其他病的救治标准,对患病贫困人口实施分类救治。
(三)关口前移,推动健康教育。实现健康扶贫关口前移,注重贫困人口的健康教育。将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生机构作为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主阵地,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服务,加强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开展高危行为干预,促进卫生服务模式由“重疾病治疗”向“重疾病预防”转变。创新健康教育的方式和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倡导“互联网+医学科普”传播权威健康科普知识,帮助广大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四)贴近需求,强化贫困人口健康管理服务。一是开展入户体检筛查,掌握贫困人口健康状况。按照贫困户名册,安排临床医生逐一入户,为每个家庭成员进行健康状况评估,为每名家庭成员建立健康档案,发现健康问题并进行登记;二是开展双向签约,提供日常健康管理服务。乡镇(街道)卫生院临床医生与筛查出的贫困户患者签订服务协议,每年对签约患者进行一次免费健康检查,为诊断不明或病情严重的患者提供转诊服务。签约医生要定期开展送医、送药等随访服务,保证签约服务工作的连续性;三是实施三级联动,建立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发挥乡村医生便民优势,为贫困慢病患者增加免费血压、血糖检测次数,并做好患者信息报送工作。乡镇(街道)卫生院要为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慢性病患者提供床边诊疗,或接送到卫生院住院治疗。市及县(市)区医疗机构根据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会诊需求,安排优秀专家为贫困患者免费会诊。
(五)突出重点,加强重性精神病人管理治疗。据统计,全市917个贫困村,重性精神病人2419例。重性精神病人不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且长期治疗费用极高,给家庭造成沉重经济负担,导致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此重性精神病人管理治疗也是健康扶贫工作中的重点之一。组织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的收治工作,对重性精神病人进行登记造册、危险性评估,建立专门健康档案、联系卡,对病人进行居家治疗和随访管理。完善管理治疗费用保障机制,对于农村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人,对重性精神病人,居家治疗的每人每月追加救助金150元,年度住院治疗三个月以上的每年追加一次性救助金2000元。按居家治疗精神病人数向定点精防机构追加每人每年100元工作经费。
(六)构建公益平台,打造健康扶贫公益品牌。启动“健康助力奔小康“健康扶贫系列公益活动。设立便民惠民门诊,健康教育行动、巡诊、义诊、志愿者服务等形式等活动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便民惠民服务。继续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广泛深入做好“微笑列车”和“健康山东光明行”活动等惠民便民项目。同时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打造社会各方参与健康扶贫的统一平台,探索建立“健康助力奔小康”公益品牌,鼓励支持群团组织、慈善机构、爱心企业、社会组织、个人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健康扶贫事业。
(七)加强督导检查,做好评估验收。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工作,是实现攻坚目标的最后关口和重要保障。建立“季度调度、半年督导、年度考核”机制。加强督促检查,重点对组织领导、患病贫困人口分类救治、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群众满意度等进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和好的做法予以推广,对重视不够、工作不实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严格问责,确保健康扶贫工作规范、科学、有效推进。(文/王文明)
标签阅读: 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