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办医的十八条新政策,今年2月9日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在“首都之窗”公布,向公众广泛征求意见。其中,十八条政策之首即明确规定:本市需要新建医院时,优先安排社会资本进入,凡是社会资本能办的,政府不再举办。这对我国民营医疗机构政策进一步的完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化的办医格局,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截至到2012年,全国公立医院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319家,民营医院增加了1409家。这表明,我国社会资本办医已取得初步进展。
政策为民营医疗机构发展保驾护航
我国民营医院从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中国医疗行业中开始出现,回顾我国民营医院的发展历程,政策、资金、人才等一直是制约民营医院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如今,这些问题已逐步得到解决。
从政策层面讲,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相继出台的一些医疗政策,促进了民营医院的发展。1980年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的请示,打破了公立医疗独占市场的局面;1989年政策允许华侨、外地医生开办诊所、办合资机构,是我国医改的两个标志性的文件;2000年国家八部委出台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开始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对医疗投融资来说无疑又是重大的发展契机。
据北京市医改办介绍,《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若干政策》经过征求意见,有望在3月初正式出台实施。该政策将实现:准入公平――社会资本优先办医,医保公平――医保定点审批标准统一,价格公平――水电气热与公办同价,税收公平――税收优惠政策全部落实,人才公平――技术职称评定等同公办。
从社会资本办医的成本层面上看,我国现在全国统一的一级以上的医疗机构约2.2万家,其中公立医院占2/3,民营占了1/3,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的政策是以公立医院为主导,民营医院补充,民营医院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从人才层面看,现在民营医疗机构的人才结构是“一老一小”,即离退休人员或者刚毕业的实习生,而且人员流动量大,医疗质量难以保证,这种结构制约民营医疗机构很难有跨越式的发展。浙江奉化一家民营医院率先采取“民营医院,事业编制”录用人才,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也许会成为我国社会资本办医在人才方面的重大改革。另外,社会资本办医的十八条新政策也指出,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全市医疗卫生职称评定体系,在技术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全科医生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与政府办医疗机构享有同等待遇。
“一老一小”+高端医疗或为风向标
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洪山表示,对于未来社会资本兴办民营医疗机构前景十分看好。在2012中国?国际医疗产业投融资高端峰会上,他对于社会资本办医还提出了几点建议:“民营医院的投资方不应追求短期回报,从医疗行业发展规律上看,一家医院从开业到收支平衡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管理者应保持好心态,以一个慈善的心态经营医院,不要急功近利。另外,医院品牌的培育也相当重要,包括医疗质量、服务等。”
民营医疗机构作为公立医院的补充,投资方选好方向和服务对象很重要。李洪山提出民营医疗机构未来应向“一老一小”和高端医疗机构发展。
“一老一小”,即老人医院和儿童医院。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人口总数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另一方面,北京共有5家儿童医院,而北京市儿童医院一天需要接诊10000多名病人。这两类人都需要特别的医疗护理、精湛的医术和娴熟的服务,不失为民营医院未来发展的一条高速公路。
另外,美林全球财富管理2011年发布的亚太区财富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富裕人士估计达到53.5万人(富裕界定为至少拥有100万美元净资产之人士),全球排名第四。富裕人士的人口基数如此庞大,在医疗服务上肯定也追求最优,类似特护病房、特殊护理的服务都可以成为未来民营医疗机构努力的方向,毕竟公立医院的特护病房是有限的,这方面的社会需求应加以重视,以打造多元化的健康服务。
社会资本办医有利于完善我国医疗体系;有利于扩大医疗卫生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需求;有利于建立竞争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水平,降低服务成本。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化的办医格局是我国医药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医疗发展的方向。
(责任编辑:姚青)
标签阅读: 社会资本办医,民营医院,多元化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