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孙国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母乳喂养质量改善”临床研究表明,医务人员的干预可使早产儿母乳喂养率大幅提高。此项研究由该院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科系合作完成,成果在日前于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国际母乳喂养与泌乳学术会议上荣获一等奖。这是记者从该院举行的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公益活动现场获得的信息。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主任曹云教授介绍,2015年,该院以出生后48小时内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住院1周以上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211人进行干预前后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母乳喂养率从干预前的46.8%提升至干预后的74.3%,纯母乳喂养率从0提高到23.7%。该研究结果还显示,实施干预可显著降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风险和相关死亡率。
据了解,早产儿母乳喂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早产儿出生后常常需要住院治疗,母亲分娩后有“坐月子”习俗,以致母婴分离;很多早产儿因疾病或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母亲不能直接喂哺,需要使用泵奶器将母乳泵出并储存,然后再以胃管喂养,非常麻烦。还有一些被调查的年轻母亲称,自己母乳不足,但经专家了解后发现,属真正母乳不足的很少,主要原因还是缺乏科学喂养知识和技能。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建立了院内母乳喂养咨询和宣教团队,对医护人员及家长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指导培训;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配备吸乳室,并规划建设母乳准备室和母乳储存室;在病区内开设母乳喂养室,提供医用级的吸奶器,对不方便来院的妈妈提供母乳运送包及冰袋。
标签阅读: 早产儿也要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