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疗新闻 » 正文

一张字条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0-08-18 00:35:15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特约记者 宋琼芳 通讯员 金 平□ldquo;手术过程如发生异常情况,家人不得与院方和医生发生任何不理智的行为。是技术原因由医院方处理,是就诊者本身原因由患者自身负责。医生们可总结经验以利于日后的

□特约记者 宋琼芳 通讯员 金 平□


“手术过程如发生异常情况,家人不得与院方和医生发生任何不理智的行为。是技术原因由医院方处理,是就诊者本身原因由患者自身负责。医生们可总结经验以利于日后的工作。”近日,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张先生在接受一台普通的腹股沟疝手术前,递给主刀医生李培明一张写给家人的留言条。

这张字条随后在网上“疯传”,无论医生还是公众,纷纷表示深受感动。

患者:“医生真的很辛苦”

张先生来自山东省青岛市,今年70岁。12年前,他因患有胃癌,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了胃癌手术;1年前,他又被诊断出患有喉癌,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了喉癌手术。这两次手术都很成功,对于将他从生死线上拉回的医务人员,张先生充满了感激与信任。

张先生的女儿告诉记者,在看病过程中,父亲不止一次感叹:“医生真的很辛苦。”比如那次胃癌手术,从早上8时做到下午2时,手术后还很虚弱的父亲直说:“手术医生一直站着,真的很累,我们怎么能不感谢他们呢?”

“父亲每天都要看新闻、看报纸,就在他住院的一周时间里,全国就发生了几起伤医事件,还有医生在事件中死亡。”张先生的女儿说,“在父亲看来,医生和患者本就该成为朋友,医生总是为患者着想,万一有什么意外,也应该冷静解决。”

张先生这一次住院,是因为喉癌术后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复查,结果他的喉癌没有复发,却被查出患了双侧腹股沟疝。考虑到今后的生活质量,张先生希望做手术。

医生:“这种感动很难用言语表达”

张先生由于喉癌手术后不能说话,和医生沟通时,只能通过纸和笔。接诊的日间医疗部(北)主任李培明教授十分耐心,详细解答了张先生的困惑和他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及时安排了手术。

李培明告诉记者,手术安排在5月10日的中午。在结束了上一台手术后,按照常规,他去手术等待区看看正在等候手术的张先生。“手术患者一般都会紧张不安,所以我们在手术前会留出一点时间,给患者打打气、鼓鼓劲。别小看这一点点时间,却能让患者获得很大的安慰。”李培明说,“张先生之前做过胃癌、喉癌手术,身体本就比较虚弱,他担心这次手术给自己身体带来额外负担。所以,我想给他好好加油,让他放心。”

令李培明大感意外的是,张先生一见到他,就递给了他一张纸条。李培明打开一看,瞬间愣住了。

“我在医生岗位上工作了28年,像这样的字条,还是第一次收到。”李培明告诉记者,后来,他问了护士才知道,这是张先生在等待手术的时候,打手势向护士要来纸笔,自己一笔一笔写下的。这种感动,很难用言语表达。李培明把这张字条传递给护士、麻醉科医生等,大家无不为之感动。

期许:“医患应回归本源”

张先生的手术非常成功,经过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术后第二天,他就康复出院了。出院前,张先生再次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我也是在手术后才知道父亲写了这张字条。我们家人都感到有些意外。我们跟父亲一样充满信赖与感激。”张先生的女儿说。

“医患关系紧张,原因是多方面的,信息不对称是重要原因。医生和患者及家属对诊疗的理解和预期值不一致,成为影响医患之间信任度的关键所在。”李培明说,“但可以相信,绝大多数医生是希望患者看好病,大多数患者也是信任医生、理解医生的。”

该院日间医疗部医生王海权在微信上的留言,或许代表了医生们的心声:“这个小纸条让我们看到,有相当多的患者从心底尊重和信赖医生,需要医生帮助他们战胜病魔与伤痛,这就是我们坚持做医生的原动力。我们没有理由辜负患者的信赖,有的只是更多的责任,和对这份工作更多的职业尊严和职业荣誉感……医患间应彼此多一份信任,回归本源,协同合作,战胜病魔。”

今日议题

重塑信任方能回归医患本真
□乔 宁□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患者张先生在上手术台前,留言叮嘱家人如出现意外不要为难医院和医生。不少医生感慨,由此感受到患者的尊重和信赖,找回了坚守岗位的原动力。而就在刚刚过去的几周内,有医生在“魏则西事件”中因无良失德被口诛笔伐,也有医生在波诡云谲的“丢肾门”中备受煎熬,更有医生倒在患方暴拳之下、无辜殒命……在一桩桩悲剧的冲击下,一张情真意切的字条也许让医患双方暂时找到了些许慰藉,可这足以消弭二者积怨已深的隔阂么?

“医者父母心”,如此受尊敬的医生群体,如今却饱受非议甚至被持刀相向,令人深思。这些年,尽管医疗卫生投入不断加大,深化医改收到不少成效,但看病难、看病贵依然令老百姓满腹苦水;个别医院和医生把治病救人作为赚钱工具,令整个医生队伍冠上污名;一些医者虽然技术了得,但缺乏沟通技巧、不谙患者心理,给人看好了躯体的疾病却让人心中不舒服。凡此种种,都是被患方怪罪的医方之错。可是,患方难道就全无己过么?综观不少医患冲突事件,有人缺少最基本的医学常识,对治疗效果产生过高的期望,一旦事与愿违便将失望转变成怒气、怨气;有人总把看好病、服好务视为医生的理所应当,没有半点的尊重和感恩;还有人沦为偏见妄知的信徒,时常对不了解的人、不清楚的事作偏执的误判。

医患双方除了以攻克疾病为共同诉求、以专业医学素养为实现路径外,还需释放最大程度的诚意和善意。从医者来讲,一方面理当秉持救死扶伤的情怀,竭尽所能为患者解除病痛、治愈疾病,尽力选取最适宜的技术和药物,帮患者减轻就医负担;另一方面,在患方疑惑、焦虑或担心时,不妨多作两句解释,多听几句唠叨,多给予一些劝慰和鼓励……而患者,则应相信绝大多数医者的职业素养,试着理解他们所承受的现实压力,并对疾病的风险、医学的局限作出理性判断,给予必要的宽容和原谅……在疾病的风浪面前,只有医患彼此信任、守望相助,才更有力量共克时艰。

重塑医患信任,还需构建理性的舆论环境和社会心态。如果越来越多的媒体把关注度、点击量置于违背真相、损害公信力之上,如果公众习惯于对“丢肾门”等事件抱以有罪推定,那么医患关系的裂痕必将深而难愈。相反,如果多一些正向报道,多对医患良性互动有一份期待和褒奖,那么医患和谐之风或许能吹来得更早,更涤荡人心。

消弭医患隔阂还需从根本上解除双方后顾之忧。当医生凭借技术所长生活得体面自在,患者不再为看不起病、看不上病着急上火时,或许医患关系就不会再这般纠葛难解了。当然,迎接那一天,需要改革者在今天拿出更多魄力和勇气。


 
(文/小编)

标签阅读: 医患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