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的卫生工作要点明确强调县级医院的改革,医改开始进入医疗体系的核心层——县医院。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与香港《医院观察》杂志社经过一年的筛选、核实和评比,即将于2012年3月24在广州亚洲国际大酒店举行第二届“中国县级医院•竞争力”100/250强排行榜发布会。
今年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指出,“十二五”时期将以县级医院为重点,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拟大病不出县”作为推进县级医院发展的目标。县级医院在2012年应该如何面对这样的挑战?基于中国县医院竞争力排行榜分析以及其他相关研究县医院可以在战略部署、提高运营和持续发展等三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推进县级医改是分级医疗体系的重要一环
县医院数量众多,覆盖人群最广,在中国的医疗体系中处于正中间,在省、地级之下,在乡镇之上。在这个医疗金字塔上,数量最少的城市大医院占有最优质的医疗资源,老百姓无论大病小病,有病就去大医院的就医习惯,使得本应承担疑难重病诊疗的三级医院不堪重负。从分级医疗的角度而言,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将对缓解看病难。推进县级医院的医改,是分级医疗体系的重要一环。 艾力彼推出的中国县级医院竞争力排行榜, 为9000多家县医院再寻榜样,重树标杆!标杆是站在全行业、甚至更广阔的视野上寻找基准,突破医院局限,不断寻找和研究一流同行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医院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身得到不断改进, 进入或赶超一流,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
县级医改路在何方?
县医院目前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县医院管理层的管理理念落后,危机意识薄弱,软实力跟不上, 所以县级医改应关注提升县医院管理水平, 建立县地省协同发展机制。具体来讲,在“地-县”层面,建立“1+5”考核体系;“省-县”层面,建立两类培训基地(医院管理+医疗技术);构建省地县医疗信息化网络。
“地-县”层面的“1+5”考核体系是指一个地级市医院对口协同5家县级医院的发展,就是要帮助提高县医院的管理水平及医疗技术水平,手段可以是培训、进修、派驻医疗专家/管理专家指导等。与现在许多医院开展的对口支援有所不同的是,被支援的县医院的医疗技术指标(如专科发展、人才培养、新技术开展等)以及运营指标(如人均住院天数、床位使用率等)作为地级医院院长的考核指标,即所谓的1+5考核体系(1个地级医院带动5个县医院),形成紧密型城乡统筹、上下联动机制,从而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省-县”层面,建立两类培训基地(医院管理+医疗技术)是指管理和医疗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要求省级医院建立两类培训基地,对县医院相关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和专科技术培训。管理培训基地有三种培训方式:第一种是课堂授课;第二种是移动课堂,即参加培训的县医院学员到省会城市有管理特色的医院进行观摩、现场交流学习;第三种是建立县医院院长“倒挂“锻炼机制。所谓倒挂,就是让县医院院长到省级医院担任副院长/院长助理或行政科室负责人半年到一年时间,通过亲身参与省级医院的管理与决策过程,提升管理实战能力、拓宽管理思路、掌握管理工具。相比集中听课培训而言,“倒挂”更具实践性。管理出效益,要加强县医院的管理软实力,这是“施之与鱼和授之与渔”的本质区别。
构建省地县医疗信息化网络,实现区域内医疗运营统一协调和远程会诊(全省范围利用信息化手段,使优质资源最大化。具体方式可包括网络培训、远程病例讨论、远程预约检查、双向转诊等。
县医院是国家医疗体系的中坚核心, 县医院的发展必须依靠区域内地级市省级医院的带动协同发展。这种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可以通过对上下级医院的同步考核,以及借助信息化工具来实现。同时,借助中国县级医院竞争力排行榜树立区域内行业发展的标杆,向优秀者学习,重新思考和改进实践,由此创造出整个区域医院行业的最佳绩效!
(责任编辑:王小楠)
标签阅读: 县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