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孙 梦)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出《关于做好2016—2017年度提升医疗质量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完善重点专业医疗质控体系,加强分级诊疗医疗质量管理,加强重点病种、技术质量和费效比控制,加强日间手术精细化管理,提升县医院和民营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通知》提出,要以病理、检验、影像、医院感染、病案等专业为重点,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提高检查、检验同质化程度,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检验技术人员的能力培训和质量控制。
《通知》强调,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制定落实相关疾病诊疗规范、指南和临床路径,规范疾病在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依托医联体、对口支援,落实疾病入院、出院和双向转诊标准。创新长期慢病患者、复诊患者的门急诊服务工作机制,尝试优先安排熟悉患者病情的医师提供服务。
《通知》要求,选择常见肿瘤性疾病等发病率、死亡率较高,费用负担重的病种和医疗技术,规范诊疗行为,不断优化费效比。完善并落实相关病种和医疗技术的诊疗规范、临床路径、质控指标和标准。指导医疗机构研究建立投入产出分析模型,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质控和费效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反馈。指导医疗机构制定并向社会公开日间手术病种和技术目录,制定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加强日间手术病历管理,加强患者宣教和随访。
《通知》提出,要以麻醉、重症医学、影像、检验、病理、产科、儿科等专业为重点,指导县级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加强专科能力建设。以介入技术、内镜技术和血液净化等诊疗技术为重点,加大相关医务人员培训力度。
《通知》提出,要以病理、检验、影像、医院感染、病案等专业为重点,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提高检查、检验同质化程度,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检验技术人员的能力培训和质量控制。
《通知》强调,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制定落实相关疾病诊疗规范、指南和临床路径,规范疾病在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依托医联体、对口支援,落实疾病入院、出院和双向转诊标准。创新长期慢病患者、复诊患者的门急诊服务工作机制,尝试优先安排熟悉患者病情的医师提供服务。
《通知》要求,选择常见肿瘤性疾病等发病率、死亡率较高,费用负担重的病种和医疗技术,规范诊疗行为,不断优化费效比。完善并落实相关病种和医疗技术的诊疗规范、临床路径、质控指标和标准。指导医疗机构研究建立投入产出分析模型,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质控和费效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反馈。指导医疗机构制定并向社会公开日间手术病种和技术目录,制定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加强日间手术病历管理,加强患者宣教和随访。
《通知》提出,要以麻醉、重症医学、影像、检验、病理、产科、儿科等专业为重点,指导县级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加强专科能力建设。以介入技术、内镜技术和血液净化等诊疗技术为重点,加大相关医务人员培训力度。
(文/小编)
标签阅读: 医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