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计委今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对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情况进行通报。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于竞进介绍,今年来全球登革热疫情显著上升,我国已有19省报告登革热病例67例,这些疫情多以输入为主,随着夏季到来,南方雨水和文字增多,下一步疫情回升的风险很大。(相关:什么是登革热?)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在过去50年,全球登革热疫情增长了30倍,波及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全球已在128个国家呈现地方性的流行,全球每年大概有5000万到1亿的感染者病例。从2000年以来,我国所在的西太区的登革热病例数增加了8倍,2014年整个地区报告30万病例,死亡600人。
于竞进介绍,1989年我国将登革热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除个别年份外,全国发病数始终保持在1000例以下,但是去年发病数达到了4.6万余例,病例主要集中在广东等南方省份。
今年以来,全球登革热疫情显著上升,多国出现大流行。如巴西已报告22万多病例,马来西亚已经报告了3万多例,菲律宾也报告了近1.5万例。由于我国与这些国家近几年人员交往比较频繁,导致我国输入登革热病例明显增多。
于竞进透露,根据全国疫情报告系统来看,全国现在已经有19个省报告登革热病例67例,跟去年同期增加20多例,目前看这些病例还是输入为主。但随着夏季的到来,尤其南方雨水和蚊子的增多,下一步疫情回升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于竞进认为,当前我国面临两大风险:1.广东去年的疫情今年会不会再次流行;2.全国60几例病例分布在19个省,输入进来的病例会不会得到扩散,这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但他强调,从去年开始,整个国家对登革热防控的力度始终没减,今年又作为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部署的重点,“上个月我们在安徽的当涂县专门召开了春夏传染病防控工作会议,部署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防控登革热”。
相关资料:
1.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传染源: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登革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以及带毒的媒介伊蚊。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流行特征:登革热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各省均有输入病例报告,广东、云南、福建、浙江、海南等南方省份可引发本地登革热流行,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居家待业和离退休人员较多。
2.临床表现: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多数5~8天。
登革病毒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等。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三期,即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将登革热感染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
3.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标签阅读: 登革热,白纹,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