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疗新闻 » 正文

一家医院与一个村的34年情缘

发布时间: 2020-08-22 14:18:17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本报记者 刘长志□5月25日一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党办主任李莉带着医疗队从医院出发,前往葛家沟村。这一次,队伍中多了一些新面孔。ldquo;好几位老专家今天都有手术和门诊,抽不开身,我们特意带

□本报记者 刘长志□

5月25日一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党办主任李莉带着医疗队从医院出发,前往葛家沟村。这一次,队伍中多了一些新面孔。“好几位老专家今天都有手术和门诊,抽不开身,我们特意带了一些年轻的医护人员,以后爱的接力棒就要从他们手中往下传了。”李莉说。

葛家沟是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的一个牧业村,住着哈萨克、维吾尔、回、汉4个民族。由于山区温差大,缺医少药,村民保健意识不强,类风湿、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多年来一直困扰着那里。

1982年,兵团医院的一位哈萨克族医生向医院反映了葛家沟村民看病难的处境。时任院领导随即决定派医护人员前往葛家沟,为村民们送医送药。那年5月,第一批医护人员把爱送到了大山深处。

1994年春天,李莉第一次随医疗队踏上去葛家沟的山路。越往里走,路越崎岖,车颠簸得越厉害。那时候,葛家沟的牧民住得比较分散。为了让更多的牧民看上病、拿上药,医护人员就把车停到牧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用大喇叭广播通知。

几条长凳、几张桌子摆在路边,血压计、听诊器、一盒盒常用药摆在桌上,设备虽简单,医护人员的心却是火热滚烫的。

询问、诊治、免费发药……当村民们高高兴兴地拿着药走上回家的路时,医疗队队员又坐上车,向大山的更深处进发。

那些年,每次去葛家沟,都是天蒙蒙亮就出发,回来时已是傍晚时分。出发时,医院就为大家备好了中午的干粮——一摞摞的干馕、矿泉水、黄瓜。

44岁的巴特拉很幽默:“1982年,我还是个小学生,兵团医院的医疗队第一次到我们村,我们小孩子都很兴奋,跑前跑后地跟着看热闹。现在,我都快成老汉了,他们还坚持到我们村里来,真是了不起!”

兵团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病专家刘俊明很多年前到过葛家沟,很了解村里的情况。眼下,他考虑最多的不是要送多少药给牧民,而是如何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疾病的可防性,并自觉自愿地从自身管理做起。

“葛家沟的村民90%是哈萨克族,由于长期过着游牧生活,他们的饮食以肉食、奶茶和馕为主。风干肉本身含盐量高,奶茶里也放入了大量食盐,加上很少吃蔬菜,很多牧民血压非常高,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刘俊明说,今后医疗队在送医送药的同时,要向葛家沟的牧民传递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引导他们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逐步实现均衡营养、合理饮食,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5月25日,刘俊明走访了3户人家,每次和村民告别,他都不忘叮嘱一句:“要少吃点盐,少吃一勺盐比吃多少降压药都管用呀!”

34年来,兵团医院共向葛家沟派出35批医疗队,诊治患者1.4万人次。


 
(文/小编)

标签阅读: 兵团医院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