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疗新闻 » 正文

张效房不累,习惯了

发布时间: 2020-08-22 18:31:00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每天早上8时多,96岁的他准时走出家门,独自走路上班,不用人接送。每周上6天班,每周二门诊,每周四查房,改论文,带学生hellip;hellip;直到今天,他还坚持给医学院的本科生和留学生授课。这

 
 
 

每天早上8时多,96岁的他准时走出家门,独自走路上班,不用人接送。

每周上6天班,每周二门诊,每周四查房,改论文,带学生……直到今天,他还坚持给医学院的本科生和留学生授课。这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张效房的生活状态。

一个4岁多的小姑娘,半年前患上了斜视。张老一见小朋友,脸上立即泛起了柔和的微笑,先夸奖“懂事、可爱”,接着和声细语地引导,让她看检眼镜投在墙上的光晕,他使用的词是“看灯灯”。

一次,一位瘦削的老者闷着头进了诊室,把提着的大包小包往地上一放,不吭不哈地把病历本放在张老面前。这位老汉来自陕西省白水县,在当地被诊断为白内障,反复治疗不见好转。张老初步检查后,认为老汉需要做光视力学检查进一步诊断。此时,时针已指向12时。老汉拿着检查单踌躇着,怕做完检查回来张老已经下班回家。

张老明白了老汉的心思,给他打包票:“你放心,不等到你回来,我就不走。”

老汉的病情相当棘手。最终,张老从老汉两只眼睛反光点的细微差别上,判断其应为外斜视引起的弱视。

送走所有病人,已接近下午2时。“老爷子,您不累吗?”记者口干舌燥地问。“不累!习惯了,每次都这样。”一上午没顾上喝一口水的张老,面带着微笑回答。

从容收拾好诊断箱,老先生利落地走出诊室,走向位于郑大一附院门诊楼18层的《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修改论文。张老是该杂志名誉主编。

“您改一篇稿件最多要花几个小时?”记者问。张老沉吟一下说:“七八个小时吧,有的我还要再查资料。”更令记者吃惊的是,他每天要花10个小时修改、批阅论文,睡三四个小时是常态。别看改论文到凌晨3时,早上6时多,老先生就又精神焕发地起床了!

 

小档案

张效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河南眼外伤研究所名誉所长,世界眼科基金会理事、中国分会会长。1955年以来,他在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方面有38项发明和改进,其中一项被认为是我国对国际眼科学事业的两大贡献之一。张效房获科技成果奖12项,包括全国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美国眼科中心颁发的突出成就奖以及中美眼科学会颁发的“金苹果奖”等。


 
(文/小编)

标签阅读: 张效房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