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疗新闻 » 正文

寨卡病毒感染能力强有新解

发布时间: 2020-08-23 21:52:45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团队合作,解析出寨卡病毒蛋白晶体结构,为探索寨卡病毒致病机制和研发防治手段提供了关键靶点结构信息。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在

本报讯 (记者王潇雨)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团队合作,解析出寨卡病毒蛋白晶体结构,为探索寨卡病毒致病机制和研发防治手段提供了关键靶点结构信息。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上。

“寨卡病毒有3个结构蛋白及7个非结构蛋白。在这10个蛋白中,非结构蛋白NS1非常特殊。”施一介绍,通俗来说,这10个蛋白都可以在感染细胞内部存在,帮助组装成新生的病毒粒子,但只有NS1可以“游离”出去,是唯一能脱离病毒粒子在人体内其他地方存在的蛋白,所以更易跟宿主细胞发生反应。同时,NS1还参与病毒的复制过程,以及调节宿主的免疫系统,降低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杀伤力。此外,NS1可以作为诊断的靶点。

该研究团队率先解析了寨卡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的C端三维结构,这一结构与黄病毒属成员登革病毒、西尼罗病毒中的NS1结构类似。“我们还发现,寨卡病毒的NS1与宿主发生相互作用界面的电荷分布与西尼罗病毒、登革病毒都不一样。登革病毒的NS1主要是正电荷,西尼罗病毒则呈负电荷分布,但寨卡病毒的NS1既带有正电荷也带有负电荷,更复杂。”施一说,NS1在吸附细胞的过程中,要与细胞表面的电荷发生相互作用。带有两种电荷,就能够结合更多类型的细胞,具有更加广谱的电荷适应性。

“NS1可作为治疗性抗体的靶标。关于寨卡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可考虑从NS1着手。”施一表示,“一方面,由于结构类似,可以借鉴过去研究登革病毒和西尼罗病毒的方法。另一方面,由于表面电荷分布特殊,以前研究出的治疗抗体可能就不适用了,需要专门开发针对寨卡病毒的治疗抗体。”


 
(文/小编)

标签阅读: 寨卡病毒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