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舟□
从2009年至今,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7年未变,其间研发上市的新药都没有机会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呼吁,应缩短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周期,探索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创新药物进入医保目录快速通道。同时,一些基层医保管理者反映,医保药品目录“瘦身”也是当务之急,因为有些药品无处采购,处于“失踪”状态,有些没有明确疗效的辅助用药堂而皇之地位列目录之中,消耗了宝贵的医保基金。
我国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于2009年制定,共有西药和中成药品种2151个。在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建立完善的过程中,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的先导作用得以体现,很多统筹地区在确定药品报销范围时均参照了该目录。该目录7年未做过调整,很多地方的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药品目录也多年未动。
在参保参合者来说,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品种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我国职工医保筹资水平不是很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更加薄弱。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去年我国多个省份出现当年城镇职工医保基金透支,而筹资水平较低的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的基金盘子更小,抗风险能力更弱,再加上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对医保药品目录进行扩容,医保管理方自然没有积极性。因此,坊间虽然多次传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正在修订,但迟迟不见“真容”。
如何对医保药品目录“扩容”与“瘦身”,需通过扎实的药物经济学研究,从中遴选出高性价比的药品。医保设定药品报销目录是国际惯例,即便是医保体系更加成熟和完善的发达国家也同样有药品目录。但是,一些国家会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通过临床研究数据,筛选出性价比较好的药物进入目录。但是,在我国还缺乏这样的研究,新药该不该进入医保,还没有拿出扎实有说服力的数据。因此,以研究数据说话,设立医保药物目录进入门槛的做法,也值得我国借鉴。
随着医改的深入,医保药品目录的滞后效应已开始突显,比如长期囿于药品目录管理,而忽视对支付方式改革的探索,相关药品与我国当前的疾病谱变化不相适应等问题都值得重视。探索建立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应纳入医改综合考量,如何增减平衡则需要下大力气研究了。
(文/小编)
标签阅读: 药品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