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闫 龑□
春节假期刚过,被当地医院诊断为“言语不清半年多、无肢体活动障碍”的河北患者老李,在家人的陪护下来到北京天坛医院。2月19日一大早,老李和家人赶到医院的挂号窗口,指名要挂神经内科冯涛的专家号。“冯涛主任的号需要预约,你可以先挂冯涛专家团队的普通号,初诊后如果病情需要,再转到冯主任那里。”从挂号处得知这一信息后,老李家人心里打起了鼓:“冯涛专家团队是什么意思?”
知名专家领衔
团队工作制剑指精准诊疗
老李挂上团队普通号后,接诊的是神经内科医师芦林龙。芦林龙判断老李患有锥体外系综合征、运动神经元病,需要专家进一步确诊,随即为老李约上了当天冯涛的专家号。
今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将选择北京宣武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等,组建15个知名专家团队诊疗服务试点。其中,北京宣武医院早在几年前就开展了知名专家团队层级就诊模式试点。今年2月22日,该院启动知名专家团队工作制,包括王玉平癫痫疾病知名专家团队门诊、陈彪帕金森病知名专家团队门诊、吉训明脑血管病知名专家团队门诊、凌锋脑和脊髓知名专家团队门诊。北京天坛医院则将于今年3月启动以王拥军、张俊廷、冯涛、张东为首的4个知名专家团队层级就诊制度,基本覆盖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等所有脑病。
冯涛说,该院神经病学中心的专家团队工作制已经悄然开展了一年多。“事实证明,专家门诊效率得到提升,经初诊医生转诊的患者占到我门诊量的一半以上,应该说疑难杂症得到精准诊疗。”
北京天坛医院门诊部主任张悦告诉记者,专家团队工作制即由专业知名度较高、患者需求较大的专家,及本专业6名~8名副主任医师和高年资主治医师组成专家团队。首诊患者不能直接挂团队内专家的号,只能挂团队号就诊,根据医院设定的内部转诊标准,由门诊医生确认是否需要转诊专家。知名专家只接受院内“以患者病情需要”为唯一依据的层级转诊,不再单独对外挂号。团队号原则上不限号,初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诊断、治疗并开具相应辅助检查。
专家团队工作制模式下,对于不属于专家团队诊疗范畴的疾病,做到首诊负责,可为患者预约其他专家号源。同时,团队知名专家也可接受院内其他科室的转诊,以及协作医院的转诊。
向疑难重症倾斜
牵动就诊生态链每个“细胞”
在现行价格体系下,普通号和专家号相差仅几元钱,不足以吸引患者走“普通”路线。中国医院协会门急诊管理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患者就诊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导致专家接诊的患者很大一部分是咨询、慢性病取药或未作过相关检查的首诊患者,这大大加重了专家门诊的负荷。记者了解到,一些知名专家的单元出诊时间内,往往有五成以上患者并不需要看专家门诊。(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面对这些问题,北京专家团队工作制应运而生。张悦认为,这项措施旨在让专家资源更多地倾斜于疑难重症患者,而非常见病,既减少宝贵医疗资源的浪费,又减少患者就诊的盲目性。预计不久后,特需号也将并入专家团队统一管理。
专家团队工作制还可以更好地推动分时段预约就诊,登记预约时医患双方可以协商、确定就诊时段。此外,这一制度相当于建立了医疗资源“蓄水池”,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让专家专注打造学科品牌建设,让越来越多的年轻医生得到锻炼。
不过,专家团队工作制也给北京大医院的门诊组织形式带来了巨大挑战。一位医院门诊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专家门诊到专家团队层级转诊,牵动了就诊生态链上的每一个“细胞”:医院主管部门的审批、备案和监管,科室接诊、推荐、登记和预约,挂号室凭“专家门诊预约单”发放著名专家号源,财务部门对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调整等多个环节,缺一不可。
这一模式还要求医院建立监督机制,专家不得随意停诊,多次出现不符合标准即转诊,且无合理缘由的成员应被剔除。
按病情分配资源
分配体制是关键“杠杆”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钟东波告诉记者,医院的专家门诊有3种获得形式:一种是“高价者得之”,比如特需门诊号,按照价格因素进行分配,一般特需号100元~300元不等,在以保障基本医疗为目标的公立医院,特需服务总量需要控制在10%以内,今后比例甚至还要缩减;一种是“排队者得之”,这并不是理想的专家资源配备方式,不能让疑难患者迅速找到合适的专家;一种是“病情重者得之”,即在医院通过普通号初诊之后,根据病情需要在院内层级转诊,这是更加公平高效的专家门诊方式。
问题的核心是最优质的专家资源如何公平高效分配的制度建设。钟东波认为,现在的医院门诊更像是自由市场,不管是高年资的专家还是低年资的普通医生都直接面向患者,缺乏内在分工合作的体系。“抛开时间和金钱要素,按照病情分配专家门诊,是下一步改革应该推进的方向。”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认为,这既可以提高专家的工作效率,也能确保绝大多数患者得到最适宜的治疗。
一位医院管理专家说:“北京尝试专家团队工作制,实际上也是在倒逼医院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如果不能与医院的绩效分配体制改革协同进行,专家团队就成了一纸行政命令,难以长久维持。”
张悦介绍,该院正在调整和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更加强调根据疾病难易程度设定的系数分值,不能因为专家接诊服务量减少而造成收入减少,“医院首先核定知名专家去年的绩效工资总额,保障新举措实施后的绩效分配收入在去年的基础上只增不减”。
钟东波表示,北京市将推进医院内部改革,首先按照功能系统设计医院岗位,按岗聘用,分配方式也将按照岗位职责分配,医生年薪制与岗位相匹配,“这两项改革到位,才能实现专家团队层级就诊,建立长效机制,长久运作下去。医疗行业应该反思哪种分配方式更符合医疗规律”。
春节假期刚过,被当地医院诊断为“言语不清半年多、无肢体活动障碍”的河北患者老李,在家人的陪护下来到北京天坛医院。2月19日一大早,老李和家人赶到医院的挂号窗口,指名要挂神经内科冯涛的专家号。“冯涛主任的号需要预约,你可以先挂冯涛专家团队的普通号,初诊后如果病情需要,再转到冯主任那里。”从挂号处得知这一信息后,老李家人心里打起了鼓:“冯涛专家团队是什么意思?”
知名专家领衔
团队工作制剑指精准诊疗
老李挂上团队普通号后,接诊的是神经内科医师芦林龙。芦林龙判断老李患有锥体外系综合征、运动神经元病,需要专家进一步确诊,随即为老李约上了当天冯涛的专家号。
今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将选择北京宣武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等,组建15个知名专家团队诊疗服务试点。其中,北京宣武医院早在几年前就开展了知名专家团队层级就诊模式试点。今年2月22日,该院启动知名专家团队工作制,包括王玉平癫痫疾病知名专家团队门诊、陈彪帕金森病知名专家团队门诊、吉训明脑血管病知名专家团队门诊、凌锋脑和脊髓知名专家团队门诊。北京天坛医院则将于今年3月启动以王拥军、张俊廷、冯涛、张东为首的4个知名专家团队层级就诊制度,基本覆盖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等所有脑病。
冯涛说,该院神经病学中心的专家团队工作制已经悄然开展了一年多。“事实证明,专家门诊效率得到提升,经初诊医生转诊的患者占到我门诊量的一半以上,应该说疑难杂症得到精准诊疗。”
北京天坛医院门诊部主任张悦告诉记者,专家团队工作制即由专业知名度较高、患者需求较大的专家,及本专业6名~8名副主任医师和高年资主治医师组成专家团队。首诊患者不能直接挂团队内专家的号,只能挂团队号就诊,根据医院设定的内部转诊标准,由门诊医生确认是否需要转诊专家。知名专家只接受院内“以患者病情需要”为唯一依据的层级转诊,不再单独对外挂号。团队号原则上不限号,初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诊断、治疗并开具相应辅助检查。
专家团队工作制模式下,对于不属于专家团队诊疗范畴的疾病,做到首诊负责,可为患者预约其他专家号源。同时,团队知名专家也可接受院内其他科室的转诊,以及协作医院的转诊。
向疑难重症倾斜
牵动就诊生态链每个“细胞”
在现行价格体系下,普通号和专家号相差仅几元钱,不足以吸引患者走“普通”路线。中国医院协会门急诊管理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患者就诊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导致专家接诊的患者很大一部分是咨询、慢性病取药或未作过相关检查的首诊患者,这大大加重了专家门诊的负荷。记者了解到,一些知名专家的单元出诊时间内,往往有五成以上患者并不需要看专家门诊。(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面对这些问题,北京专家团队工作制应运而生。张悦认为,这项措施旨在让专家资源更多地倾斜于疑难重症患者,而非常见病,既减少宝贵医疗资源的浪费,又减少患者就诊的盲目性。预计不久后,特需号也将并入专家团队统一管理。
专家团队工作制还可以更好地推动分时段预约就诊,登记预约时医患双方可以协商、确定就诊时段。此外,这一制度相当于建立了医疗资源“蓄水池”,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让专家专注打造学科品牌建设,让越来越多的年轻医生得到锻炼。
不过,专家团队工作制也给北京大医院的门诊组织形式带来了巨大挑战。一位医院门诊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专家门诊到专家团队层级转诊,牵动了就诊生态链上的每一个“细胞”:医院主管部门的审批、备案和监管,科室接诊、推荐、登记和预约,挂号室凭“专家门诊预约单”发放著名专家号源,财务部门对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调整等多个环节,缺一不可。
这一模式还要求医院建立监督机制,专家不得随意停诊,多次出现不符合标准即转诊,且无合理缘由的成员应被剔除。
按病情分配资源
分配体制是关键“杠杆”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钟东波告诉记者,医院的专家门诊有3种获得形式:一种是“高价者得之”,比如特需门诊号,按照价格因素进行分配,一般特需号100元~300元不等,在以保障基本医疗为目标的公立医院,特需服务总量需要控制在10%以内,今后比例甚至还要缩减;一种是“排队者得之”,这并不是理想的专家资源配备方式,不能让疑难患者迅速找到合适的专家;一种是“病情重者得之”,即在医院通过普通号初诊之后,根据病情需要在院内层级转诊,这是更加公平高效的专家门诊方式。
问题的核心是最优质的专家资源如何公平高效分配的制度建设。钟东波认为,现在的医院门诊更像是自由市场,不管是高年资的专家还是低年资的普通医生都直接面向患者,缺乏内在分工合作的体系。“抛开时间和金钱要素,按照病情分配专家门诊,是下一步改革应该推进的方向。”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认为,这既可以提高专家的工作效率,也能确保绝大多数患者得到最适宜的治疗。
一位医院管理专家说:“北京尝试专家团队工作制,实际上也是在倒逼医院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如果不能与医院的绩效分配体制改革协同进行,专家团队就成了一纸行政命令,难以长久维持。”
张悦介绍,该院正在调整和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更加强调根据疾病难易程度设定的系数分值,不能因为专家接诊服务量减少而造成收入减少,“医院首先核定知名专家去年的绩效工资总额,保障新举措实施后的绩效分配收入在去年的基础上只增不减”。
钟东波表示,北京市将推进医院内部改革,首先按照功能系统设计医院岗位,按岗聘用,分配方式也将按照岗位职责分配,医生年薪制与岗位相匹配,“这两项改革到位,才能实现专家团队层级就诊,建立长效机制,长久运作下去。医疗行业应该反思哪种分配方式更符合医疗规律”。
(文/小编)
标签阅读: 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