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志勇□
近日,关于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吸入用伊洛前列素溶液(万他维)相关中国慈善援助项目即将结束,万他维将逐步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舆论普遍担心国内上千名患者面临断药,甚至有生命之虞。不少临床医生都肯定了万他维的治疗效果,表示对退市一说很无奈也很着急。
援助项目突然宣布终止
今年6月29日,中华慈善总会万他维患者援助项目网站发布通知称,由于捐赠方拜耳医药保健公司全球策略调整,万他维将在今年起逐步退出中国市场,该项目办公室自今年7月1日起不再受理患者申请。
关注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公益性组织“爱稀客”此前给拜尔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写了一封联名信,并在网络上征集患者、医生、志愿者签名,发起要求保留万他维援助项目的倡导活动,希望能将万他维“留在中国”。
“爱稀客”在联名信中表示,截至2014年12月,万他维援助项目已累计援助849名患者,在64家医院有94名项目注册医生。使用了万他维,许多患者重返校园和工作岗位,许多危重患者重获新生,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获得了手术治愈的机会。
万他维获准进入中国市场已有10年历史,中华慈善总会援助项目启动于2008年。坚持连续使用万他维,每位患者的月均治疗费用近5万元,成功申请援助项目后,这一数字可降至5000余元。
“爱稀客”曾针对部分已使用万他维的患者进行过调查,其中,有50%的患者持续使用了10个月以上,有46.2%的患者认为治疗效果非常好;98.7%的患者希望该项目能够持续下去,20.8%的患者对于该药退出中国市场表示非常恐惧,认为此举已经对其生命造成威胁。目前,“爱稀客”组织的网络联合签名活动已经结束,这封联名信将递交给拜耳全球CEO和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处方药部门主管,据称有数百名患者和数十位医生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重症患者抢救将受影响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万他维价格昂贵,我国长期使用该药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并不多,其中大多数为接受慈善援助的患者。“专利药品研发的投入巨大,特别是针对患病群体数量较小的疾病研发药物,企业必须在产品投放市场后考虑回收成本并盈利,一味地让企业做慈善不可能。”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肺血管病学组副组长荆志成,是万他维进入中国的促成者之一。考虑到肺动脉高压诊断困难、治疗棘手,中国患者急需有效药物,2006年荆志成与我国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程显声一起给有关部门写信,促成万他维免于临床试验直接进入中国市场。荆志成表示:“患者数量不多,药品价格昂贵又没能纳入医保报销,该药的销售一直很艰难,这应该是万他维撤离中国的重要原因。”
记者致电多家医院得知,截至目前,万他维并没完全退出中国市场,临床仍有药可用。此外,中华慈善总会万他维患者援助项目官网的相关消息显示,该项目并没有在7月1日后立即终止,目前仍在通过短信平台为获得援助的患者开展随访、提供药物。
如果万他维真的全面退出中国市场,将给临床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荆志成告诉记者,万他维是国内唯一可以吸入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品,对于抢救危重患者有重要价值。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马为表示,本来国内能够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就不多,最为关键的是“万他维的起效时间是其他口服药物所不能比拟的,是可以在危急时刻救命的药”。
此外,荆志成课题组还发现,万他维可以用于筛选长期钙离子拮抗剂敏感的患者,这一发现获国际认可并写入最新肺动脉高压诊疗指南。国际上用于筛选患者的、效果肯定的试验用药,我国市场上基本找不到,万他维也是唯一的选择。
肺动脉高压难诊难治
据了解,我国尚未针对肺动脉高压做过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估算患者数量为1200万人。北京朝阳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高杰表示:“大多数患者属于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继发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栓塞性疾病等多种疾病。不少患者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导致肺动脉高压不可逆转。”
专家表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临床表现复杂而特异性不足,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临床上存在明显的诊断和评估不足的情况,潜在患病人数巨大。有统计显示,大部分患者发病年龄在20岁~40岁,且女性多于男性,未经治疗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中位生存时间只有2.8年。
“国内很多医生都知道万他维要退市的消息,非常震惊也非常无奈。”荆志成表示,希望拜耳医药能顾及患者需求,重新考虑市场策略。此外,有一个稍能安慰人心的消息,另一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主要药物波生坦已于今年10月专利到期,为应对“专利悬崖”,生产企业决定从明年起大幅降价80%,每盒价格降到约4000元。“虽然价格仍较贵,但这已经大大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荆志成说。
专家表示,我国急需更多的临床医生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开发和使用更为亲民的药物。
近日,关于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吸入用伊洛前列素溶液(万他维)相关中国慈善援助项目即将结束,万他维将逐步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舆论普遍担心国内上千名患者面临断药,甚至有生命之虞。不少临床医生都肯定了万他维的治疗效果,表示对退市一说很无奈也很着急。
援助项目突然宣布终止
今年6月29日,中华慈善总会万他维患者援助项目网站发布通知称,由于捐赠方拜耳医药保健公司全球策略调整,万他维将在今年起逐步退出中国市场,该项目办公室自今年7月1日起不再受理患者申请。
关注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公益性组织“爱稀客”此前给拜尔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写了一封联名信,并在网络上征集患者、医生、志愿者签名,发起要求保留万他维援助项目的倡导活动,希望能将万他维“留在中国”。
“爱稀客”在联名信中表示,截至2014年12月,万他维援助项目已累计援助849名患者,在64家医院有94名项目注册医生。使用了万他维,许多患者重返校园和工作岗位,许多危重患者重获新生,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获得了手术治愈的机会。
万他维获准进入中国市场已有10年历史,中华慈善总会援助项目启动于2008年。坚持连续使用万他维,每位患者的月均治疗费用近5万元,成功申请援助项目后,这一数字可降至5000余元。
“爱稀客”曾针对部分已使用万他维的患者进行过调查,其中,有50%的患者持续使用了10个月以上,有46.2%的患者认为治疗效果非常好;98.7%的患者希望该项目能够持续下去,20.8%的患者对于该药退出中国市场表示非常恐惧,认为此举已经对其生命造成威胁。目前,“爱稀客”组织的网络联合签名活动已经结束,这封联名信将递交给拜耳全球CEO和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处方药部门主管,据称有数百名患者和数十位医生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重症患者抢救将受影响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万他维价格昂贵,我国长期使用该药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并不多,其中大多数为接受慈善援助的患者。“专利药品研发的投入巨大,特别是针对患病群体数量较小的疾病研发药物,企业必须在产品投放市场后考虑回收成本并盈利,一味地让企业做慈善不可能。”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肺血管病学组副组长荆志成,是万他维进入中国的促成者之一。考虑到肺动脉高压诊断困难、治疗棘手,中国患者急需有效药物,2006年荆志成与我国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程显声一起给有关部门写信,促成万他维免于临床试验直接进入中国市场。荆志成表示:“患者数量不多,药品价格昂贵又没能纳入医保报销,该药的销售一直很艰难,这应该是万他维撤离中国的重要原因。”
记者致电多家医院得知,截至目前,万他维并没完全退出中国市场,临床仍有药可用。此外,中华慈善总会万他维患者援助项目官网的相关消息显示,该项目并没有在7月1日后立即终止,目前仍在通过短信平台为获得援助的患者开展随访、提供药物。
如果万他维真的全面退出中国市场,将给临床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荆志成告诉记者,万他维是国内唯一可以吸入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品,对于抢救危重患者有重要价值。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马为表示,本来国内能够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就不多,最为关键的是“万他维的起效时间是其他口服药物所不能比拟的,是可以在危急时刻救命的药”。
此外,荆志成课题组还发现,万他维可以用于筛选长期钙离子拮抗剂敏感的患者,这一发现获国际认可并写入最新肺动脉高压诊疗指南。国际上用于筛选患者的、效果肯定的试验用药,我国市场上基本找不到,万他维也是唯一的选择。
肺动脉高压难诊难治
据了解,我国尚未针对肺动脉高压做过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估算患者数量为1200万人。北京朝阳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高杰表示:“大多数患者属于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继发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栓塞性疾病等多种疾病。不少患者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导致肺动脉高压不可逆转。”
专家表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临床表现复杂而特异性不足,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临床上存在明显的诊断和评估不足的情况,潜在患病人数巨大。有统计显示,大部分患者发病年龄在20岁~40岁,且女性多于男性,未经治疗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中位生存时间只有2.8年。
“国内很多医生都知道万他维要退市的消息,非常震惊也非常无奈。”荆志成表示,希望拜耳医药能顾及患者需求,重新考虑市场策略。此外,有一个稍能安慰人心的消息,另一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主要药物波生坦已于今年10月专利到期,为应对“专利悬崖”,生产企业决定从明年起大幅降价80%,每盒价格降到约4000元。“虽然价格仍较贵,但这已经大大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荆志成说。
专家表示,我国急需更多的临床医生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开发和使用更为亲民的药物。
(文/小编)
标签阅读: 万他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