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医疗新闻 » 正文

三位科学家分享诺贝尔化学奖

发布时间: 2020-09-04 10:44:27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本报讯 北京时间10月7日17时45分,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瑞典科学家托马斯middot;林达尔、美国科学家保罗middot;莫德里克以及拥有美国、土耳其双重

    本报讯 (记者王 丹)北京时间10月7日17时45分,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瑞典科学家托马斯·林达尔、美国科学家保罗·莫德里克以及拥有美国、土耳其双重国籍的科学家阿齐兹·桑贾尔,凭借“DNA修复的细胞机制研究”分享该奖项。颁奖词写道,3人在分子领域绘制出了细胞如何完成DNA修复及保护遗传信息,为活细胞功能的认知提供了基础知识,研究成果在未来甚至可以为癌症治疗提供很大帮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詹启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人类遗传信息依靠DNA携带,代代相传。但DNA并不生活在“真空”中,一个细胞的DNA一天中会遭受到上百万次的“攻击”,但为什么遗传稳定性并未遭受破坏,人类健康并未因此受到影响?这说明DNA有一个强大的修复系统。
    据报道,20世纪60年代末,林达尔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DNA时,首先认定DNA背后存在一个保护机制维持其整体稳定。在35年的科研工作中,他辨认出多种协助细胞监察和修复受损DNA的机制,为解开谜团提供了重要线索。
    桑贾尔则通过研究绘制出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并揭示细胞如何运用这一机制来修复紫外线对基因造成的损害。桑贾尔发现,虽然人类DNA修复机制较细菌复杂得多,但从化学角度看,所有生物的修复机制都是大同小异。
    莫德里克则在接触到一款能把DNA甲基化的“Dam甲基化”时,发现细胞只会对没甲基化的DNA进行修复,反映细胞或把甲基化视为“正确DNA”的标示,从而揭示另一种修复机制。
    詹启敏指出,很多遗传性疾病均由DNA突变、错配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恶性肿瘤也主要是由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等导致细胞转化甚至恶变引发的。当前,很多靶向药物就是利用DNA修复机制,针对已经突变的细胞进行定点打击,使其凋亡。“DNA修复的细胞机制在细胞生物学领域的贡献巨大,让我们了解到DNA是如何稳定的,同时也为人类认识生命,对抗疾病奠定了基础。”

 
(文/小编)

标签阅读: 诺贝尔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