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4年)》。报告披露,去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32.8万余份,比2013年增长0.8%。医疗机构仍是不良反应报告的主要来源,占报告量的82.2%。 在这份最新的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检测报告中,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34.1万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25.7%。国家食药监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严重报告比例是衡量总体报告质量和可利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去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341300余份,与2013年比增长了17%;新的和严重报告数量占同期报告总数的 25.7%,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3.6个百分点。 按报告涉及患者年龄统计,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的14岁以下儿童患者占10.5%,与2013年基本一致;涉及65岁以上老年人占19.9%,较2013年升高了2.1个百分点。按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药品类别统计,化学药占81.2%、中药占17.3%、生物制品占1.5%。从涉及药品品种看,抗感染药报告数量仍居首位,占化学药的46.2%,但已连续五年呈下降趋势;心血管系统用药占化学药的10.2%,较2013年上升了0.2%,且连续五年呈上升趋势。据悉,在我国现行基本药物目录中,分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中药饮片三个部分,其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317种,中成药203种,共计520种。 为进一步提高用药安全,国家食药监总局提醒公众要特别关注儿童抗感染药、老人合并用药和基层医疗机构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安全。因为与总体人群相比,儿童使用抗感染药严重报告比例较低,涉及的抗感染药类别、品种排名以及不良反应表现与总体人群相比有所差异,其中阿奇霉素、炎琥宁、头孢硫脒、红霉素的风险相对突出,因此,要关注儿童抗感染药安全性问题,严格按说明书使用抗感染药,尤其是低龄儿童应谨慎合理使用抗感染药。 在谈到关注老年患者合并用药问题时,相关人士表示,老年人各系统功能降低,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功能减弱。加之老年人多种疾病共存,临床表现复杂,用药种类较多,增加了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有临床资料表明,服用5种以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在6%-8%,服用6-10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将增至40%,因此建议老年患者尽量个体化用药,减少并用药品种类,注意给药途径和时间。 对于关注基层医疗机构中药注射剂使用安全问题,国家食药监总局负责人透露,通过对2014年中药注射剂病例报告数量前20名药品的用药单位情况分析显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含卫生院、卫生所、个人诊所等)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报告多于其他医院报告,因此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医疗机构应完善配备紧急救治基础设备,加强医务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的培训。 北京商报记者 吴颖
(文/小编)
标签阅读: 药品不良反应年度报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