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京城医保覆盖范围一直没有再扩容,很多医院都只能在医保门外徘徊踱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医保管理部门获悉,为了落实上述国务院促进社会办医新政,北京目前已经启动新一批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认定工作,其中包含多家民营医院。但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现在医疗保险已经实行“能进能退”机制,所以医保不再是民营医院一劳永逸的保护伞。 国家政策铺路 “北京已经启动了新一轮定点医疗机构认定工作,不久后审批通过的医疗机构名单就会出炉。这一方面是为了将国家政策尽快落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更好地服务患者”,昨日,北京医保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其实,何时开展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认定工作,是按照卫生区域规划和老百姓的需求来确定,所以今年再度启动这项工作,就说明有必要对医疗资料进行新的配置。” 据公开数据显示,北京市2001年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后,已开展了约20批次定点医疗机构认定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超1900家。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指出,“医保医院从来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数量过多,不仅增加管理风险,也会大大提高医保资金的压力”。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指出。 对于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北京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认定工作来说,北京市人社局也制定了多项规定,如此次主要面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医院、社区诊所等,不包含美容、整形、不孕不育等机构,且对于开业年限有较明确要求,三级医院须满6个月以上,二级医疗机构须满1年以上,一级医疗机构须满2年以上,另外,原则上1000米左右范围内无同级同类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据悉,包括北京嫣然天使儿童医院、北京玛丽妇婴医院以及北京长城中医医院等多家医院已经通过了初审。 北京医保民营医院不足一成 医保对于民营医院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北京一家二级民营医院的王院长用经营业绩做出回答。“我们算是北京医保关闭大门前最后一批进入的医院,2009年,医院全年销售总收入约为1300万元,进入医保后一年,年销售收入就变成6500万元左右,去年这一数字再度提高到3个多亿,医院医保患者比例达到85%”,不难看出,直到今天提起进入医保,王院长还显得非常兴奋。但更多医院特别是民营医院却没有这样的幸运,北京市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锡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约有3600家民营医疗机构,其中只有不足一成可医保报销。 调查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民营医疗机构以17%的速度增长,截至2014年11月底,民营医院数量已达到12166家,占全国医院总数的47.7%,但整体规模仍然偏小,服务能力不强。从门诊和住院诊疗人次上看,民营医院仅占全国总诊疗人次的10%左右,收入占比仍不足7%。 “今年是北京在六年后重新敞开医保大门,必将推动民营医院发展,”赵锡银说,“更重要的是,在促进社会办医新规中,采取了一控一放的方式,提出要控制公立医院规模。众所周知,医疗是个大市场,如果像此前一样,无限制开放给公立医院,必定挤压民营医院的市场蛋糕。”不过,他也建议,接下来多家民营医院被纳入医保范畴只是第一步,未来希望医保认定工作能够扩大参与范围,比如医保制定标准和准入门槛,应广泛征求卫生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意见,甚至可以搞行业推荐制,最好还能让部分患者参与,真正达到让最优秀、最受认可的民营医院优先入选,使京城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多元化。 医保难成民营医院救命稻草 不过,业内普遍认为,随着医保管理越来越严格,且推行“能进能出”模式,所以进入医保早已不能成为民营医院的救命稻草。北京商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今年新增定点医疗机构均设定一年考察期;考核合格的医疗机构,正式纳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考核不合格的,不再签订医疗保险服务协议。 事实上,此前北京已有取消医院医保资格的先例。一位中医医院高管介绍,几年前,北京两广中医医院和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因违规操作,被终止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协议。对此,上述中医医院高管透露,北京医保大门之所以连续几年对民营医院关闭,一方面可能是担心医保资金负担过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个别民营医疗机构管理不严格,出现了骗保等行为,有的中医故意夸大病情,业内俗称“跳大神”,目的就是要给患者多开药。 “民营医院不能靠医保来自救,只是可以向患者提供更多层次的服务而已,”北京同仁堂中医院院长匡桂申强调,“最终,民营医院在与公立医院的竞争中,拼的还是管理和服务,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无法树立自身品牌,就算进入医保也只能提供一些基本医疗服务,并不能在最具‘钱景’的高端诊疗方面有所突破。” 北京商报记者 肖玮
(文/小编)
标签阅读: 北京民营医院医保认定重开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