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科研新知 » 正文

寻找微信任:医院限量开药引来流言纷飞

发布时间: 2020-10-10 16:12:29      来源:http://来源:羊城晚报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医院处处排长龙,减少患者的不便,其实也会减少院方的不便   羊城晚报记者 何奔 摄■原来相关新规是防止患者违规超量取药■做好信息沟通,才能相互理解,增加信任写在前面医疗行业“寻找微信任”的稿件见报后,

  医院处处排长龙,减少患者的不便,其实也会减少院方的不便

  医院处处排长龙,减少患者的不便,其实也会减少院方的不便   羊城晚报记者 何奔 摄

■原来相关新规是防止患者违规超量取药

■做好信息沟通,才能相互理解,增加信任

写在前面

医疗行业“寻找微信任”的稿件见报后,医患读者纷纷来信羊城晚报诉说自己对“信任”的感悟。在“满肚子苦水” 的医护人员里,更漾开了广泛的讨论和深入的思考。或许,在寻“信”的过程中,我们都能从被淹没的大多数平凡事例中,看到更真实的自己。·何裕华·  

“听说社保局没有给医院及时拨款,所以每次只能拿一周的药物。”近日,市民陈小姐的一句抱怨引起了羊城晚报记者关注。据了解,陈小姐因患有慢性病,每个月都要去医院取药,但原本每个月只需去一次医院的她却发现,近来取药有了新限制,现在每月得多跑三次医院。

据羊城晚报记者跑腿了解,医院取药新政策是为了防止患者违规超量取药。市民张先生不禁感叹,只有做好医患间的信息沟通,才能减少谣言,增加信任。

羊城晚报记者 赫子仪

患者谣言

拨款不及时

医院限开药

退伍干部刘先生患有慢性肾衰竭病,每月让女儿扶着去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开一次药,已成为他的生活习惯。然而,近日他再去开药时,忽见门诊部人山人海。早上6时半,每个挂号窗前排着过百人。刘先生心里不住打鼓,当他向周围看病的街坊打听后,才知道,原来是医保局出“新规”,每月限额300元的门诊,每次只能开一个星期的药。

“原本每月做一个动作就能完成的事,现今要分四次来做。”刘先生说,每月多花几十元挂号费这还算是小事,但对于他这样每次都要子女搀扶着来看病的老病人来说,实在太折腾。“很多来看病慢性病是老人家,都怨声载道。”刘先生说。

广州市民陈小姐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她患有慢性病,定点广东省人民医院,原本每个月只需要看病一次,但最近两个月要多次往返于医院间。陈小姐告诉记者,她在医院看病时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保局没有及时把钱拨给医院,如果医生开太多药,会导致医院会亏很多钱。“这是社保局和医院的问题,但是不能把这种后果转嫁给患者,太不合理了。”陈小姐说。    

医院澄清

防违规超量取药

促医保合理使用

记者就这一问题咨询广东省人民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回复记者,医院是严格按照卫生部门诊处方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对急诊病人,每次只能开3天的用药量;对普通门诊病人,每次只能给开出7天的用药量;而对慢性门诊病人,每次可以开出一个月的用量。

省医的医护人员解释道,在普通门诊,每个月定点病患的医保额度为300元/人,而在慢性病门诊,每人每个月的医保额度为150元/每种慢性病。“纳入广州市医保的慢性病有十多种,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走门慢的流程,每个月一次便可以搞定,而不用每个月跑四次看普通门诊”。

“关于普通门诊每次只能开7天药量的措施,近两年就开始实行,以往都是医生把控,不会特别精准,而现在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完善后,只要医生的药量超过7天,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提醒,所以会让有些市民患者不能适应。”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医保的这一举措的初衷,旨在防止违规超量取药,造成基金流失,这也是为了促进医保基金合理使用。同时也为患者整体考虑,对病情的严格监控,控制医药费,防止乱开药和过度医疗。

市民感叹

做好信息公开

才能加强信任

“医疗是最与民生相关的。每当医疗、医保政策有新的变化,应该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政策动向。”陈小姐说,医生是与病患最近的一个人,他的解释会很有说服力。比如这件事情,当患者有疑问时,如果医生能给一个正确的解释,就不会造成患者的误解,伤害政府公信力的流言就不会流传。

市民张先生认为,当医院执行新政策,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像报销的额度,很多市民都不知道,有的时候蒙查查的没有享受到本该有的待遇。医院还应该提前做好相关措施,比如这次信息系统完善,为什么没有预计到看病人数会增加呢?如果提前请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和分流,很多患者即使感觉不方便,也不会觉得职能部门又乱出台措施。“其实医院和患者就是嘴唇和牙齿,谁也离不开谁,只有把沟通工作做好,相互理解,才能增加彼此的信任,减少之间的矛盾”。

呼唤微信任,医生有话说——

疾病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羊城晚报记者 陈映平 赫子仪

医患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杨岫岩:面对疾病这个共同的敌人,医生跟患者和患者家属应该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就是最大的支持。就像每年高考一样,如果你对学生越信任,他会越有信心考出好成绩,你对医生越怀疑越不信任,他肯定会思前想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很难超水平发挥。

到头来受害的还是病人本身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肝胆外科专家、主任医师刘建伟:大部分人对医生工作还是理解的,对医生也是信任的。但现在社会风气不好,医疗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患者及其家属常常将看病难看病贵等矛盾转嫁到医院。

前一段有位患者才三十来岁,是肝癌晚期,这时候如果不做手术的话,按经验活不过一个月,手术的话,愈后肯定也是凶多吉少,因此多家医院将其拒之门外。患者家属求我一定要想办法尽量延长患者生命,医者父母心,于是我们将其收下,我也亲自上台手术为其切除巨大肝部肿瘤,这样,他多活了几个月。不料患者过了半年多“走”了后,其家人不断打电话或发短信来,威胁说“你这样处理是不对的,你赶快打钱到我这个账号……否则我向医院投诉你”!

所以现在不少医生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碰到棘手的病例不收就是了,免得给自己找麻烦,这样下去,到头来受害的还是病人本身。

大多数医务人员是认真负责的

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妇科主治医生高建飞:信任问题其实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几乎每个行业都存在,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其实只是全社会的一个信任问题的缩影而已,离开对全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思考,单单讨论医疗界的信任问题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关于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其实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对医生的医疗技术不信任,第二,对是否存在医疗行为中的非医疗因素不信任,比如开大处方的问题。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现实中确实都存在,但不是所有的医者都如此,社会评论不能以偏概全,因为现实中绝大多数的医务人员都是认真负责的,都是付出了太多而回报得很少。

十年前医患相识,十年后已胜亲人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邓跃飞的微博:7月13日,“做个医生既要看好病又要搞基金发SCl怕升不了职,诊个病怕病人录音鸡蛋里挑骨头被投诉,收个病人怕治疗费用医保超标被罚钱,冒点风险做个手术治病救人又怕因并发症后遗症患属翻脸相对医闹打骂杀……好是应该的,效果不好就是错……”

6月9日,“刚才,门铃响了,余姨又送来毎年这个时候亲手裹的粽子。十年前,因医患相识,十年后,已胜亲人。坚持一年二年容易,而她从当年60多岁坚持至今70多岁整整十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年?谨记。”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