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红月
保健产业新观察
“所有口服胶原蛋白保健品全是骗人的”。近日,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外科一名医师的这条微博一经发出,便引来关注无数。对胶原蛋白类产品的价值与作用予以全面否定,引发了市场的不安。由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主办的“2013中国营养保健行业市场论坛”日前在上海举行,论坛邀请多位中国胶原蛋白(肽)和功能食品领域的权威科学家、专家、教授参加,旨在厘清对胶原蛋白(肽)产品的正确认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确保胶原蛋白(肽)产品造福中国消费者。
胶原蛋白有60年研究史
庶正康讯(北京)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依据世界科技文献统计发布的《胶原蛋白品类研究报告》显示:胶原蛋白类产品是世界营养美容行业的明星产品,在世界上已经有了超过60年的研究和应用历史,在产品的生产工艺、吸收代谢、健康干预和安全评价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科学成果。
科学研究已经跨越60年,成果专利超过4000余项。检索到1950年以来涉及胶原蛋白的科技文献约105200篇,其中国内约8800篇、境外约96400篇;共申请专利4780件,其中国内557件、境外4223件;学术会议逐年增加。以上数据足以显示,胶原蛋白类产品的科学技术研究十分活跃、成果丰富。开展胶原蛋白研发应用的国家和地区超过20个,科学认同度具有普遍性。胶原蛋白、胶原肽应用研究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前沿科技地带,在这个领域中,中国研究机构的科学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尚存在一定差距。胶原蛋白、胶原肽可能具有的功效研究覆盖19个项目,其中我国已验证其中3项,分别是保护皮肤水分、增加骨密度、增强免疫力。其中证实胶原蛋白、胶原肽的安全性研究文献超过300篇,且中国政府允许其作为食品原料,可说明对胶原蛋白类产品的安全性已达成普遍共识。但作为一种新的产品类别,出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考虑,仍建议企业长期开展循证观察研究。
科研证实胶原蛋白(肽)功效
据中组部千人计划、胶原蛋白(肽)科学专家、中粮集团首席科学家刘新旗博士介绍,日本作为口服胶原蛋白(肽)的研发和消费大国,也曾经在口胶原蛋白(肽)产品的功效问题上有过长时间争论,并由此推动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
由来自日本京都大学、东北大学、创价大学等的学者组成的研究团在2010年通过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证明小鼠在摄入胶原蛋白水解产物后3小时内,血浆中的胶原蛋白水解产物浓度就达到峰值,表明胶原蛋白水解产物可以被良好地消化和吸收。同时,研究团还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4C示踪研究了来自鸡爪的I型胶原蛋白CH吸收后在小鼠身体的分布情况。口服后2—6小时,被标记的Gly-Pro-Hyp三肽分布至全身各主要器官。14天后,仅在皮肤中还保持着70%的放射水平。将小鼠皮肤进行水解并分析,证实其皮肤中的Gly-Pro-Hyp三肽就是来自鸡爪的三肽。
除了大量科研成果,日本胶原蛋白(肽)产品尤其是口服类产品的消费也处于领先地位。早在2009年日本胶原蛋白(肽)市场规模已达124亿日元,约合8亿人民币,中国人口数量超过日本十倍,尚有巨大增长空间。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和中国消费者对健康、品质生活追求的不断加深,市场对胶原蛋白(肽)的需求已经不再仅仅停留于一二级城市,更加广阔的市场亟待开发。
中国生产技术水平同步世界
在中国,胶原蛋白的水解工艺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分别是酸水解法、碱水解法、酶水解法、生物酶定向剪切技术、生物发酵技术。其中新技术已经可以做到根据不同目标产物的要求,从新鲜动物皮骨可控生产活性胶原蛋白(多肽),保证了胶原蛋白(多肽)空间架构不变异;氨基酸不被破坏;氨基酸不产生消旋作用,标志中国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已与世界同步。
专家指出,胶原蛋白类食品、保健产品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成为了人们特别喜爱的产品,其普及程度类似于我们烹调中味精,每日不可缺少。中国的胶原蛋白、胶原肽研发应用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目前科学研究活跃、消费需求旺盛、投资热情高涨,特别需要各界的关注、支持和爱护,使之能够尽早发展成熟,造福于国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