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青)骨质疏松已跃居中国最常见慢性疾病的第四位。面对这一正在吞噬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流行病”,上海华东医院骨质疏松研究中心朱汉民教授强调:骨转换标志物检测能监测疗效,能让临床医生和患者更早评估其疗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时评估病情进展,优化治疗方案,从而有效地降低骨折风险所导致的致死与致残率。
据预测,我国约有8800万骨质疏松患者,每两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人患此病。按最保守估计,我国每年医疗费用也需要150亿人民币。虽然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同属于常见慢性病,但骨质疏松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普遍低于其它慢性病。朱汉民教授分析认为,因为骨质疏松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很难“立竿见影”。“看不见疗效让约87%的患者服药时间不足3个月。而骨质疏松症治疗需要至少1年以上才能降低骨折风险。”
朱汉民教授介绍,与传统骨密度测定检查相比,骨转换标志物的测定更快速、灵敏,并能在短期内观察骨代谢动态变化,有利于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越早越好。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