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缓解我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1年医改的主攻任务之一被确定为: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基层机构)运行新机制,即公益性的管理体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分配机制、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长效性的多渠道补偿机制。今年,在国务院医改办等有关部门的推动下,我国的基层综合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那么,基层综合改革对于此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何意义?在基层机构中,应该如何发展民办医疗机构?近日,记者专程走访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姚岚。
基层机构回归公益性
“目前,我国基层综合改革最大的成就在于,通过国家对政府办基层机构的直接投入,回归其公益性,保证了这些机构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真正地为维护群众健康提供服务。”姚岚说。
她表示,基层机构的功能定位是维护群众的健康,而不仅仅是治疗疾病。但是,由于长期的国家投入不足,这些基层机构只能靠自身经营生存和发展,导致了基层机构的向“钱”看思维,只提供一些基本的医疗服务,丢弃了大量的维护群众健康服务。这些基层机构应有的功能也就逐步“萎缩”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应提供的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看似简单,实则意义深远。
姚岚以常见的慢性病――高血压为例介绍说,这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积极控制,危害非常大,很容易发生脑出血,进而使人患上半身不遂等后遗症。这样将极大地降低患者本身的生活质量并对家庭形成较大的经济负担。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患病率大约是15%。以我国13亿的人口为基数计算,全国高血压病患者有上亿人。
“而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来看,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很多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姚岚说,如果我们的基层机构对高血压进行“管理”,定期对自己负责片区的群众进行访视,就可以减少高血压的患病、发病机率,从而减少因此引发的患重大疾病的机率。“这就是为维护群众健康提供的服务。”
基层机构的职责是让群众明白如何不生病,生了小病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预防大病的发生,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也是此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期望的,疾病预防的“关口”前移――通过相对很少的投入,管理好群众的健康,促进健康状况的改善。
“另一方面,在基层综合改革中,通过国家的直接投入,彻底扭转了医生的服务行为。”姚岚说,在过去的“以药补医”体制下,医生需要通过开处方、做检查来获得收入;基层综合改革建立新机制后,医生不再需要为生计发愁,可以真正地从病患的实际需要,进行诊治――吃药能治好的病,就不打针;通过休息可缓解的病症,就不吃药。这使基层机构回归了公共服务机构而非营利机构的性质。
此外,姚岚认为,基层机构回归公益性,有利于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其结果是提高了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覆盖面,低收入群体或偏远地区的群众都能够享受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目前,我国基层综合改革推进较快,但是基层综合改革并不能完全为公立医院改革起到示范作用,”面对记者关于基层综合改革是否可为公立医院起到示范作用的问题,姚岚说,从基层综合改革的经验看,虽然都是回归医疗卫生行业的公益性质,但公立医院情况更复杂,需进一步研究。
“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缺乏内生动力。把基层医改做好,减少大医院的就诊患者,以基层医改撬动公立医院改革。”同时,姚岚也表示,虽然到目前为止,基层综合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还不足以推动公立医院改革。
“判断基层综合改革完成与否有一些硬性的指标。某些省市的基层机构可能在指标上已经完成了综合改革的任务。但是,观念转变、服务功能转变、职能定位转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姚岚说。
“基层机构还是政府办为好”
政府举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那么,民营医疗机构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又处于什么角色?
姚岚表示,目前我国的相关政策并不反对民办基层医疗结构,但基层医疗机构还是政府办最好。
“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分为政府举办、大型医院‘伸腿’举办和民办三类。从比例来看,大体各占1/3。”姚岚说,目前,我国的公立医院还在“趋利”的情况下,有些公立医院在政府指令下创办的基层机构也回避不了“趋利”目的。这与基层机构的公益性质是相矛盾的。“公立医院办基层机构尚且如此,何况民营的呢?”
姚岚分析认为,在逐利的前提下,民营医疗机构不赚钱就不会持续经营。如果其关门歇业,其管理区域内的群众怎么办?基层机构提供的健康服务应该是综合的、连续的。比如,高血压病的管理、儿童营养监测、0~7岁儿童免疫,这都需要基层机构系统的、连续的监测和管理。而逐利目的下的民营医院很难保证其健康服务的稳定性。这种“不稳定”会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据我了解,目前,我国基层的民营医疗机构大多数只能维持生存,谈不上盈利。”姚岚说,她预计这些民营医疗机构会慢慢地退出基层机构。而现在有些地方政府还在徘徊,安于现状,不考虑民营医疗机构退出后怎么办,没有真正地、主动地去夯实基层医疗卫生体系。
她建议,提高民营医疗机构的准入门槛,鼓励从事高端的、大型健康诊疗服务的民营机构进入。这些投资比较大的机构,不会轻易关门,可以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而政府办的基层机构也应提高医生的待遇,吸引优秀的卫生技术人才到基层工作,不断提高其诊疗水平、健康服务水平,逐步赢得大家的信任,扭转群众“小病大治”的习惯。
当前,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即将进入下一个阶段。姚岚认为,通过上一阶段的改革,我国在基层综合改革方面,取得了共识。下一步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把现有的基层综合改革思路和规划坚持下去并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王小楠)
标签阅读: 基层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