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疾病信息 » 正文

骨质疏松症,小病也可能酿成重疾

发布时间: 2020-04-18 13:39:47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骨质疏松看似小病,其实可能会发展成重症。记者从清远市一家市属医院了解到,不久前该院接到患者家属的来电,说一位老人在阳台晾衣服时,不知不觉发生了右髋部骨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患有骨质疏松症。  记者走

  骨质疏松看似小病,其实可能会发展成重症。记者从清远市一家市属医院了解到,不久前该院接到患者家属的来电,说一位老人在阳台晾衣服时,不知不觉发生了右髋部骨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患有骨质疏松症。

  记者走访清远多家医院发现,类似的问题在各大医院是“家常便饭”,基本上是询问老年人发生骨折后应该如何处理?是否一定需要手术治疗

  ■病例回放

  九旬老伯骨折手术后康复

  清新区的邓伯今年90多岁,白天在阳台晾衣服时不小心摔倒,右髋部着地,随即疼痛不已,活动受限,右下肢无法站立和行走,由于当时无昏迷恶心呕吐等现状,邓伯自行外用跌打酒治疗,但疼痛仍未好转。

  在家人的坚持下,邓伯被送到医院就诊,摄片后被诊断为“右股骨颈骨折”。一般而言,上了年纪的病人一般不适合做骨折手术,风险较大,恢复比较慢。但这次破例了。

  经过医院骨科专家的研讨、论证,最终拿出手术方案。医生断定邓伯右髋骨已经破碎,只能用金属做的假体右髋骨将其代替。不久后,高龄的邓伯又可行动自如了。据了解,这是清远市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骨折后应原地不动,等候救援

  邓伯的骨折在医学上叫做脆性骨折,这是一种日常在无外伤或较轻微外伤情况下引起的骨折。

  记者了解到,脆性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它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老人因为骨质疏松导致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使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脆性骨折主要发生在胸椎、腰椎、髋部及前臂。

  5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15%—17%的人有椎体压缩性骨折,不仅影响身高,而且还会腰疼,有的人自己都不知道,以为人老了就会“缩”了,其实是椎体脆性骨折造成的。

  事实上,老年人由于活动量不是很大,外伤多是扭伤或跌伤,很多人觉得受伤轻,也不是很痛,就认为只是伤了筋没大事。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受到外伤时首先要想到可能会发生脆性骨折。如果骨折了还继续活动或站立行走,很可能引起骨折移位,加重软组织损伤或造成继发血管神经损伤。

  因此,医生建议,老人受外伤后,不论受伤轻重、是否有严重疼痛,最佳的应急处理办法就是呆在原地保持受伤部位稳定不活动,同时呼救等待救援,经医生检查排除脆性骨折后才能站立或行走。如果上面提到的那位老人当时听了医生的话,骨折是不会进一步移位的,这样就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或简单内固定治疗。

  椎体压缩骨折手术与否视情况而定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多发生于胸腰段椎体,轻度的直接、间接暴力或肌肉强烈收缩即可造成骨折,常导致脊柱变形,造成长期慢性腰背痛。

  椎体压缩骨折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专家表示,“这要看患者的情况。”市人民医院提供的资料显示,保守治疗主要适用于单纯压缩性骨折,压缩小于椎体高度40%、后凸角度小于20%、不伴脊髓神经损伤的稳定性骨折及高龄、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的不稳定性骨折。治疗的主要原则:卧床休息6—12周,佩戴支具3个月,服用止痛药物,使用抗骨质疏松及促进骨折愈合药物,日光照射及适当腰背肌功能锻炼等。

  上述专家介绍,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打开了微创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大门。这两种方法能迅速止痛并恢复椎体的高度和强度,术后可以早期下地行走。术后配合药物治疗、早期活动及防止摔倒等综合措施,能有效降低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恢复椎体形态,纠正后凸畸形。

  可以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的病人主要是新发生的椎体压缩性骨折,且腰背疼痛明显者。胸腰椎磁共振检查可以鉴别骨折是新发的还是陈旧性的。

  这种手术尽管是微创手术,但也要求患者在身体状况良好、无严重心肺等重要器官系统合并症的情况下方可进行。

  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存在适应症、禁忌症及相应的并发症。而且很多患者年龄较大,存在着身体状态不佳、再发骨折几率高、并发症合并症多等治疗上的难点,所以一定要重视骨折的预防和骨质疏松的防治。

  预防骨折,老年人可以这样做——各大医院骨科专家传授小秘诀

  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为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和足跖骨骨折。由于老人多伴有骨质疏松,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或骨折前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后遗症、糖尿病疾病,骨折往往愈合不良。

  因此,预防骨折对老人来讲尤为重要。为此,记者采访了多位骨科专家,梳理了几个预防骨折的小点子:

  多吃含钙食物,延缓骨质疏松

  老年人每日应摄取800毫克-1200毫克的钙,富含钙的食品有奶制品、豆制品、部分海产品、蔬菜、水果等。

  维持食物正常的钙磷比例,因为当钙磷比值小于1∶2时,会使骨骼中的钙溶解和脱出增加,因此建议钙磷比值保持在1∶1或2∶1的水平。富含磷的食物有各种家禽、大蒜、芝麻、杏仁、牛肉等。另外,还应适当补充富含镁的食物,如豆腐、脱脂酸奶、麦芽、南瓜籽等。

  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C,有利于钙的吸收。奶中的乳白蛋白、蛋类的白蛋白、骨头里的骨百蛋白都含有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可促进骨的合成。因此,奶制品和豆制品都是钙的良好来源。尤其是维生素C对胶原合成有利。

  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有利于钙的骨化,除了适量补充维生素D外,还应多晒太阳。维生素A参与骨有机质胶原的合成,老年人每日应摄取的维生素A为800微克,维生素A的来源包括蛋黄、动物肝脏、黄红色蔬菜以及水果。

  此外,还要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过量饮酒、少动多坐及嗜好低钙饮食等。

  规律锻炼,减少骨折

  老年人坚持规律锻炼,可预防骨量丢失,减轻骨质疏松的程度。通过锻炼肌肉,可增加身体的平衡性,让人反应敏捷,并保持良好的大脑调节能力和关节灵活性,能够减少跌伤的发生。平时生活要规律,睡眠要充足,保持精力充沛。这样,在日常活动中就可以保持大脑对周围环境良好的反应性,减少骨折的发生。

  做好预防少摔倒

  ●居室温度应保持在20—25℃左右。这样可使老年人减少穿衣,便于活动。

  ●及时清除室内易绊跤的障碍物,家里尽量不要铺地毯和地板革,因为接缝处有可能绊脚。电线、电话线要远离地板。

  ●桌、椅、沙发等家具应稳固,不能摇摆晃动。

  ●屋内地板和鞋子要防滑,老年人在家最好不要穿拖鞋。

  ●保持家居环境明亮,老年人床头要时刻备一支手电筒。卫生间地面要保持干燥,不能有积水。

  ●浴室和坐便器旁边要安装可供老年人方便使用的把手,夜间卫生间内可开着夜灯。

  ●尽量避免夜间去卫生间。那些患有白内障、青光眼、帕金森病、脊髓性颈椎病、脑血管病后遗症等疾病的老年人,最好在床边放上便器,以尽量避免夜间去卫生间。

  ●天气不好,尤其下雪、下雨时不要外出。

  ●外出行走时应注意路面交通情况,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可以借助手杖辅助行走。

  ●老年人洗澡时最好有人陪同,洗澡时要坐在凳子上,不要单腿站立穿衣服。

  ●上下楼必须手扶栏杆,踩稳楼梯。

  ●老年人床铺不宜高,夜间起身时必须开灯,先在床上坐一会儿再下地。若猛然起床下地,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导致晕倒骨折。

  《2013中国骨质疏松骨折防治蓝皮书》披露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治疗严重不足

  据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携手国内知名骨科专家发布的《2013中国骨质疏松骨折防治蓝皮书》披露,近年来,我国骨质疏松骨折发病率居高不下,但由于认识不足和诊断条件所限,只有约1/5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得到了相应的抗骨质疏松治疗。

  与会专家呼吁,关注骨质疏松骨折,提高骨质疏松诊断率和治疗率,尤其是对已发生骨折的患者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预防严重致残甚至致死。

  《蓝皮书》显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退化性疾病,随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严重者可导致骨质疏松骨折。目前, 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15.7%,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呈快速增长态势。

  《蓝皮书》指出,骨质疏松骨折是一种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时或日常活动中发生骨折。骨折发生的常见部位是脊椎、髋部和前臂远端,可导致患者病残和死亡率增加。研究发现,髋部脆性骨折患者1年内致残率高达50%,死亡率达15%—33%。此外,骨质疏松骨折还会导致慢性疼痛、行动不便和长期残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清远市人民医院多位骨科专家指出,一旦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未经治疗,很可能再次发生骨折。在我国,医患都没有对此给予足够重视。不少人没有意识到严重腰背痛很可能是由脊椎压缩性骨折引起的,这也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骨折,绝大部分老人采取卧床、少动、止痛等保守治疗。

  有调查显示,在因骨质疏松骨折就诊的男性患者中,只有3%接受了骨密度检查,10%—15%接受了抗骨质疏松治疗。抗骨质疏松治疗没跟上,可能会导致再次骨折。

  专家呼吁,应建立有效、规范的治疗模式,对骨质疏松骨折进行全程管理。中老年人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BMD)检测,以便进行早诊断;其次,对已有骨质疏松症、已发生过骨质疏松骨折或已有骨量减少并伴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者,可通过补钙和药物治疗,阻止骨量丢失并降低骨折风险。

  专家指出,我国临床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育,都没有专门针对骨质疏松症的专业性内容和教材,应尽快将骨质疏松症列入医学生教材。过去骨科医生临床中很少见到的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越来越多,在继续医学教育中也应将相关内容作为必修内容。

  【小贴士】

  骨质疏松自我测试

  以下是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专门针对骨质疏松症全球统一的快速自我评价题目,它是检测自身骨骼健康的有效工具。

  1.您的父母有没有轻微碰撞或跌倒就发生髋骨骨折的情况?

  2.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伤到自己的骨骼?

  3.您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

  4.您的身高是否降低了3厘米?

  5.您经常过度饮酒吗?

  6.您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

  7.您经常腹泻吗?

  8.女性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9.女性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怀孕外)?

  10.男士是否患有勃起功能障碍或缺乏性欲的症状?

  如果有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为“是”,就表明有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需要进行专业的骨密度检查并由专业医生对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骨折早期 慎用膏药

  家住新城区的张某在建筑工地挑水泥时不慎摔伤了腿,听邻居说附近村有个中医有祖传膏药,对摔伤和骨折很灵验,就喊家人买了一贴贴上。几天后,疼痛减轻了,他就继续用了两贴。

  两个月后,伤肢仍不能站立,他这才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折断的胫腓骨已畸形愈合。为此,他后悔不已。

  光贴膏药 难治骨折

  从医学上讲,骨折治疗的关键是复位、固定和功能活动,尤其是对关节骨折或关节附近骨折而言,治疗的要求就更高。所以,发生骨与关节损伤后,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治疗骨折必须先行复位,而后给予内、外固定,才能保证骨折部位的稳定,并产生理想的治疗效果。

  外用膏药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能代替骨折的复位和固定。盲目轻信贴膏药来接骨,很容易造成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留下残疾。此外,贴上膏药后,因多数膏药含丹类成分,X线不能穿透,还给透视、拍片等检查带来不便。

  何时可以用膏药

  膏药是将药物碾成细末配合香油、黄丹、蜂蜡等基质而炼成的一种外用中药剂型,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强筋壮骨的药效。膏药使用方便,药效持久,主要用于治疗损筋伤肌以及骨折后期。早期骨折若无局部明显肿胀,在复位固定后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配合应用。

 
(文/小编)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