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癌症日,今年癌症日的主题是“你了解癌症吗”,旨在消除人们对癌症的错误认识,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013年初刚刚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意味着每分钟就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北京市卫生局公布的数字则显示,2011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58.05/10万,占总死亡的26.7%,已经连续5年成为北京市民的首位死因。近年来,北京市户籍人口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2010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共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37795例,相当于每天新增癌症患者103人。
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主任贾立群介绍,很多食物具有一定抗癌作用,常见的抗癌食物有十字花科植物,如大白菜、菜花、白萝卜等,含有硫代胡萝卜素、吲哚类、黄酮类、可使芳烃羟化酶活性升高;绿色蔬菜中含有多酚化合物、维生素C、纤维素,有利于防癌;水果如柑橘、猕猴桃、苹果、菠萝,含有黄酮类,可促进苯并芘羟化酶升高;真菌如香菇、草菇、蘑菇、木耳,含有多糖,可提高人体细胞免疫功能;杂粮如玉米、小米、番薯、麦、薏苡仁,含亚油酸、维生素E、谷胱甘肽、硒;鱼、贝、大豆等含维生素E,有抑制亚硝酸盐的作用;肝、胡萝卜、豌豆等含维生素A,预防腺体及上皮变性,可促进免疫功能。
贾立群说,癌症的预防还需要各种因素“多管齐下”,包括:食物多样化,控制体重,不吃烧焦的食物,多吃淀粉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不提倡饮酒,减少红肉摄入量,限制腌制食品的摄入并控制盐和调料的使用,不要食用在常温下保存过久、可能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减少食用含有添加剂、污染物及农药残留物的食品,坚持体育锻炼等。J146
抗癌故事
接到癌症的“判决书”后,有多少人能够从容面对呢?一位肿瘤医生告诉记者,曾经有一名患者听到诊断后还没等治疗先吓得“脑梗”了;还有的患者在病房里焦躁地拿起水果刀。能够让患者从癌症中走出来,需要科学规范的治疗,更需要患者能够积极向上地面对癌症。
世界癌症日来临之际,记者在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见到了两名曾经的癌症患者,75岁的李女士曾经是乳腺癌患者,52岁的卢女士曾是结肠癌患者,她们的抗癌有秘诀吗?
多亏碰上了一个“话疗”大夫
1992年夏天,50岁出头的李女士还在黑龙江的一所中学担任语文教师。放暑假时,她自己发现右乳房下沿有一个包块,“很小,也就绿豆那么大。”到了当地医院检查,医生说的8个字她现在一直记得:“凶多吉少,赶快检查”。很快,检查结果出来了,乳腺癌!
李女士听到这个诊断一下子懵了:两个儿子一个在读研究生,一个刚刚毕业参加工作,小女儿还在上中学。“不能就这么倒下。”李女士开始积极地治疗。8月,她在当地做了手术;9月来到北京,在空军总医院进行放疗,感觉不错。随后,她准备接受化疗。小儿子毕业后住在朝阳区,离家不远处就是中日友好医院。于是,她选择了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
李女士幸运地碰到了一位幽默的医生,在化疗的同时,经常给她“话疗”:“你这点病,皮里肉外的事儿,能吃能喝,没事儿。”李女士说,这位幽默的医生给了她活下去的信心。这位“贫嘴”的医生叫贾立群,当时还是个“小大夫”。现在,贾立群还在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不过,当年的小伙子现在已经成长为科主任。化疗断断续续持续了三年,间隔时间越来越长。患病5年后,李女士再没做过化疗。就在治疗癌症期间,李女士和老伴还一块儿把孙女带大,现在孙女在美国读大学,今年就毕业了。前段时间,李女士有个朋友也患了乳腺癌。她在电话里指导她抗癌,说得最多的就是:“你根本就不用害怕!”
“我这个人忘性大”
卢女士是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的老患者。2001年,卢女士刚刚40岁,她总是觉得胃部不太舒服,有时候感觉肚子疼。她就吃点治疗肠痉挛的药,服药后,感觉舒服点。但是胃肠不适的症状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缓解,这样断断续续治疗一年后,单位领导建议她去医院仔细看看。
辗转来到中日友好医院,她很快被确诊为结肠癌,之后做了手术。就在术后化疗期间,她的腹部又长了一个恶性肿瘤,随后接受了第二次手术。卢女士在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接受了化疗。康复后,她一直坚持吃中药,每年来医院调理两三次。
卢女士说自己是个比较糊涂的人。住院的时候,病房里一共有三位患者,另外两位患者都在讨论癌症分期,她一脸茫然,不知道,也不关心,直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当时属于“几期”。如今,已经退休的卢女士在家中“什么活都干”,甚至会忘记自己曾经是一名癌症患者,提起当年治疗的经历,也说不太清楚,“我这个人忘性大。”但在生活中,她一直记得“忌口”:以前她最爱吃羊肉,自从查出结肠癌后,她再没吃过羊肉,也不再吃海鲜和无鳞鱼。
2013年初刚刚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意味着每分钟就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北京市卫生局公布的数字则显示,2011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58.05/10万,占总死亡的26.7%,已经连续5年成为北京市民的首位死因。近年来,北京市户籍人口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2010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共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37795例,相当于每天新增癌症患者103人。
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主任贾立群介绍,很多食物具有一定抗癌作用,常见的抗癌食物有十字花科植物,如大白菜、菜花、白萝卜等,含有硫代胡萝卜素、吲哚类、黄酮类、可使芳烃羟化酶活性升高;绿色蔬菜中含有多酚化合物、维生素C、纤维素,有利于防癌;水果如柑橘、猕猴桃、苹果、菠萝,含有黄酮类,可促进苯并芘羟化酶升高;真菌如香菇、草菇、蘑菇、木耳,含有多糖,可提高人体细胞免疫功能;杂粮如玉米、小米、番薯、麦、薏苡仁,含亚油酸、维生素E、谷胱甘肽、硒;鱼、贝、大豆等含维生素E,有抑制亚硝酸盐的作用;肝、胡萝卜、豌豆等含维生素A,预防腺体及上皮变性,可促进免疫功能。
贾立群说,癌症的预防还需要各种因素“多管齐下”,包括:食物多样化,控制体重,不吃烧焦的食物,多吃淀粉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不提倡饮酒,减少红肉摄入量,限制腌制食品的摄入并控制盐和调料的使用,不要食用在常温下保存过久、可能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减少食用含有添加剂、污染物及农药残留物的食品,坚持体育锻炼等。J146
抗癌故事
接到癌症的“判决书”后,有多少人能够从容面对呢?一位肿瘤医生告诉记者,曾经有一名患者听到诊断后还没等治疗先吓得“脑梗”了;还有的患者在病房里焦躁地拿起水果刀。能够让患者从癌症中走出来,需要科学规范的治疗,更需要患者能够积极向上地面对癌症。
世界癌症日来临之际,记者在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见到了两名曾经的癌症患者,75岁的李女士曾经是乳腺癌患者,52岁的卢女士曾是结肠癌患者,她们的抗癌有秘诀吗?
多亏碰上了一个“话疗”大夫
1992年夏天,50岁出头的李女士还在黑龙江的一所中学担任语文教师。放暑假时,她自己发现右乳房下沿有一个包块,“很小,也就绿豆那么大。”到了当地医院检查,医生说的8个字她现在一直记得:“凶多吉少,赶快检查”。很快,检查结果出来了,乳腺癌!
李女士听到这个诊断一下子懵了:两个儿子一个在读研究生,一个刚刚毕业参加工作,小女儿还在上中学。“不能就这么倒下。”李女士开始积极地治疗。8月,她在当地做了手术;9月来到北京,在空军总医院进行放疗,感觉不错。随后,她准备接受化疗。小儿子毕业后住在朝阳区,离家不远处就是中日友好医院。于是,她选择了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
李女士幸运地碰到了一位幽默的医生,在化疗的同时,经常给她“话疗”:“你这点病,皮里肉外的事儿,能吃能喝,没事儿。”李女士说,这位幽默的医生给了她活下去的信心。这位“贫嘴”的医生叫贾立群,当时还是个“小大夫”。现在,贾立群还在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不过,当年的小伙子现在已经成长为科主任。化疗断断续续持续了三年,间隔时间越来越长。患病5年后,李女士再没做过化疗。就在治疗癌症期间,李女士和老伴还一块儿把孙女带大,现在孙女在美国读大学,今年就毕业了。前段时间,李女士有个朋友也患了乳腺癌。她在电话里指导她抗癌,说得最多的就是:“你根本就不用害怕!”
“我这个人忘性大”
卢女士是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的老患者。2001年,卢女士刚刚40岁,她总是觉得胃部不太舒服,有时候感觉肚子疼。她就吃点治疗肠痉挛的药,服药后,感觉舒服点。但是胃肠不适的症状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缓解,这样断断续续治疗一年后,单位领导建议她去医院仔细看看。
辗转来到中日友好医院,她很快被确诊为结肠癌,之后做了手术。就在术后化疗期间,她的腹部又长了一个恶性肿瘤,随后接受了第二次手术。卢女士在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接受了化疗。康复后,她一直坚持吃中药,每年来医院调理两三次。
卢女士说自己是个比较糊涂的人。住院的时候,病房里一共有三位患者,另外两位患者都在讨论癌症分期,她一脸茫然,不知道,也不关心,直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当时属于“几期”。如今,已经退休的卢女士在家中“什么活都干”,甚至会忘记自己曾经是一名癌症患者,提起当年治疗的经历,也说不太清楚,“我这个人忘性大。”但在生活中,她一直记得“忌口”:以前她最爱吃羊肉,自从查出结肠癌后,她再没吃过羊肉,也不再吃海鲜和无鳞鱼。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