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2013年,国际抗癌联盟推出的世界癌症日的主题为“你了解癌症吗?”,旨在消除人们对癌症的错误认知,消除公众对癌症治疗的恐惧。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生存质量,实现减缓并最终控制癌症死亡率增长这一目标。
日前,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我国居民一生患癌症的概率为22%。
肿瘤就是癌症吗?患了癌症该怎么治?平时生活中应注意什么?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主任、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主任欧阳学农主任医师做了相关解读。
肿瘤并不等于癌症
“肿瘤离我们很近,却并不可怕!”肿瘤不仅可以通过积极的保健,得到有效的预防。而且,在治疗方面,目前生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技术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将在癌症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们常有一个误区,就是直接把肿瘤等同于癌症,并且对癌症患者感到深深的恐惧,这对治疗是非常不利的。其实,癌症只能算作是肿瘤当中的一部分。”欧阳学农主任解释说,《年报》发布的肿瘤通常指癌症。
肿瘤包括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后者才是我们常说的“癌症”。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呈膨胀性生长,周围有包膜,只压迫不浸润周围组织,肿块用手触摸可浮动,质地较软,与正常组织界线清楚,手术切除容易,不复发,对人的生命无影响。恶性肿瘤更具侵略性,它生长迅速,侵犯周围组织,无明显界线,质地较硬,无包膜,向周围蔓延、扩散,有强大的破坏性和杀伤力。不过,良性肿瘤有癌变的可能性,但可能性很小。
此外,这次年报统计的仅是2009年的数据,但发布两三年前的数据是国际惯例,因为肿瘤登记存在上报延迟的问题。国际上肿瘤登记最快也是两年,一般都要3年。肿瘤是慢性病,看时间趋势都是10年、20年的维度。
根据《年报》发布的内容,全国患恶性肿瘤死亡人数最多的是肺癌,其次为肝癌和胃癌,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城市癌症死亡率明显高于农村,并呈现低龄化趋势,40岁至44岁年龄段几乎翻番。预测2015年全国每年新发病例达到364万人,更为可怕的是,每年全国因癌症死亡的病例约270万人,平均每天约7300人死于癌症。
同时,我国癌症种类也呈现地域化特点,如胃癌集中在西北及沿海,肝癌高发区集中在东南沿海及东北吉林等地区,城市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速度快。专家推测,肿瘤的发病原因与当地的饮食风俗、环境气候等有一定关系,但无定论。比如哪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偏高偏低,多食腌制食物、粗硬食物以及过烫的粥和茶水有关,都受到文化传统、饮食习惯的影响。福建沿海地区人们喜欢吃腌菜和咸鱼等。
不必强求“新技术”
微创外科、介入、基因治疗以及光子刀、伽玛刀、氩氦刀……临床上,如今各种治癌技术很新,也很昂贵。
“宁可错杀一千,绝不能放过一个”,这就是临床上常见的“过度治疗”。癌症是一个全身性疾病,有些时候,“高难度”手术或新技术对病人几乎没有什么好处,甚至导致“瘤去人亡”的后果。
“好的治疗不一定贵,就像贵的治疗不一定好。省钱的关键,是必须进行规范化治疗。”欧阳学农主任一再强调,对于新技术的排斥或滥用都不可取。关键在于是否“以病人为本”,提供高效、廉价、合理的治疗方案,让患者活多久,活的好,回归到医疗存在的价值本原。癌症病人很难用单一的治疗方式治愈,需采用“鸡尾酒”理念,把现代的新技术与化疗、放疗、传统的中医等结合起来。
“癌症不可怕,它其实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只是一种慢性病,并非不治之症。”欧阳学农主任坚持说,首先要向癌症患者宣传规范化治疗的理念,在制定治疗方案的时候会考虑很多因素,如家庭经济情况、患者以及家属意愿、个人信仰等,制定最合理最规范的治疗方案。
癌症治疗没有万灵丹。欧阳学农说:“肿瘤病人通常有两种心态,一种过分消极,自我放弃治疗;一种过分积极,砸锅卖铁也要尝试所有形式的高价治疗。”比如,有个病人听说某种保健品宣传攻势强大,强调治疗肿瘤效果好,就坚持要花十几万元尝试做,这时医生就及时“降温”,把治疗步骤、目标、效果给病人讲明,听信各类广告宣传的某种“高新技术”“国际顶尖”能治愈癌症,仅会上当受骗。
“健康”先拴在围栏里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古人是这么说的,但是为什么让羊逃掉呢?欧阳学农主任认为,对于癌症,最好还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把“健康”拴在自家的围栏里。例如乙肝在肝癌高发因素中排在第一位,但目前欠发达地区接种疫苗还不够规范,很多确认乙肝患者也没有进行药物早期干预。很多人觉得乙肝疫苗出生时打过就不用打,但这种保护作用也有时限性的,应该在每次接种后3—5年复查,视情况再次接种。
癌症主要是由遗传、个人生活习惯以及环境等原因所致,例如抽烟喝酒、大气污染都可能造成癌症。外环境诸如环境污染、室内环境污染等。内环境涉及两个因素,就是炎症和缺氧。很多慢性病变的基础都是炎症,内环境在缺氧和炎症的状态下,会释放很多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这些成分的增加会污染、恶化内环境,如果我们的细胞长期生存在这样的内环境中,就容易发生癌变。
外环境是普通个人没办法控制的,但是防癌也可以从起居习惯、自身防护着手,弹好“三重奏”:一是在肿瘤尚未形成时,通过健康的饮食、生活、心理调节方式来进行;二是定期的防癌体检,是防治癌症的最好手段,但并不是做一些基础的抽血、B超等项目就可以了。应当做“针对性”的专业防癌体检,例如福州作为胃癌的高发地区,胃镜更是健康体检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项目;三是注重康复,目的是提高肿瘤患者治愈率、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通过规范化诊治方案,提供康复指导,对癌症病人进行生理、心理、营养和锻炼指导。
针对如今流行的各种“饮食防癌”说,欧阳学农主任医师认为,没有哪种食物吃了就一定能预防癌症,但某些食物的致癌作用及辅助防癌功效已经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需要说明的是,在饮食上多注意均衡营养,食材的选择上新鲜最重要。同时,不抽烟、少喝酒、常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乐观的情绪,这些在生活中可以控制的因素,都能对肿瘤的预防起到作用。
■相关链接
10条癌症预防的“金措施”
1.戒烟。吸烟是很多疾病的患病危险因素,有20%—30%的癌症与吸烟有关,特别是男性肺癌,与吸烟数量及年数成正比。烟雾中的烟焦油、尼古丁、亚硝类等有害物质具有致癌启动性,不通风环境烟雾可使被动吸烟人患肺癌风险增大。同时,还要减少与污染空气、石棉、苯等物质的接触。
2.了解家族疾病风险。临床中,约5%—10%的肿瘤与遗传有关。癌症不会直接传染,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癌症与遗传有密切关系。但恶性肿瘤遗传现象的存在,并不是说父母像遗传形象特征一样把肿瘤直接遗传给了儿女,遗传的仅是对恶性肿瘤的易感性。有调查表明,乳腺癌、卵巢癌、肠癌是遗传比例最高的三大肿瘤。
3.增加新鲜水果蔬菜摄入。不新鲜的食品中多含有亚硝胺,而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C可以抑制亚硝胺在人体内的合成,同时水果中的果胶、黄酮等物质具有防癌作用。
4.每年看一次医生,而不是看病。癌症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率可达80%以上,而中晚期的治愈率只有10%—20%,甚至更低。这条建议的意义在于,提醒大家不要有病了才找医生,即便没病,也应该至少每年一次找医生沟通自己的身体状况、取得建议,或者到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检,有条件的应该每年做一次肿瘤专科体检。
5.减少油、盐消耗。饮食力求清淡。清淡意味着少油少盐,盐能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使胃黏膜的屏障机能丧失,致癌物质极易入侵造成胃癌的发病率提高,所以腌腊食品也要少吃。
6.运动有规律。运动防癌已成共识。几乎在所有防癌建议中,都有这么一条:规律运动。通常的建议是:强度不需太高,别把运动当任务,要有规律,能够坚持,不能有压力,以做完之后感到愉快为准,这种运动方式最能提升免疫功能。
7.乙肝疫苗接种。乙肝有着明显的病情演变过程:乙肝、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临床上,90%的肝癌患者都合并有乙肝。乙肝疫苗可以成功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因此,预防乙肝实际就是防肝硬化、防肝癌。
8.避免酒精、处方药物、快餐。酒精、处方药物和快餐的过度食用或滥用会造成很大危害,正如暴晒日光一样。
9.避免不必要的雌激素替代治疗。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核心是“替代”,即补充作用,缺乏的人需要补充,不缺乏的人应用雌激素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因为过量的雌激素会打乱身体内分泌平衡,引起不良后果,如乳房胀痛、腹部酸胀有下坠感等,甚至增加患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风险。
10.了解癌症报警信号。癌症早期几乎没有什么症状,或者症状和普通疾病类似,不好发现。但癌症也并非一点征兆都没有,若发现身体出现肿物,且逐渐增大;乳房内肿块或乳头排出血性液体;有吞咽梗阻感或胸骨后烧灼感;干咳或痰中带血;便血或排便异常;无痛性血尿;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特别是伴有呕吐及视觉障碍;持续性声音嘶哑;黑痣迅速增大或破溃出血;不明原因的进行性体重减轻等“报警信号”,要进一步到医院检查。(吴志)
日前,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我国居民一生患癌症的概率为22%。
肿瘤就是癌症吗?患了癌症该怎么治?平时生活中应注意什么?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主任、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主任欧阳学农主任医师做了相关解读。
肿瘤并不等于癌症
“肿瘤离我们很近,却并不可怕!”肿瘤不仅可以通过积极的保健,得到有效的预防。而且,在治疗方面,目前生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技术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将在癌症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们常有一个误区,就是直接把肿瘤等同于癌症,并且对癌症患者感到深深的恐惧,这对治疗是非常不利的。其实,癌症只能算作是肿瘤当中的一部分。”欧阳学农主任解释说,《年报》发布的肿瘤通常指癌症。
肿瘤包括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后者才是我们常说的“癌症”。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呈膨胀性生长,周围有包膜,只压迫不浸润周围组织,肿块用手触摸可浮动,质地较软,与正常组织界线清楚,手术切除容易,不复发,对人的生命无影响。恶性肿瘤更具侵略性,它生长迅速,侵犯周围组织,无明显界线,质地较硬,无包膜,向周围蔓延、扩散,有强大的破坏性和杀伤力。不过,良性肿瘤有癌变的可能性,但可能性很小。
此外,这次年报统计的仅是2009年的数据,但发布两三年前的数据是国际惯例,因为肿瘤登记存在上报延迟的问题。国际上肿瘤登记最快也是两年,一般都要3年。肿瘤是慢性病,看时间趋势都是10年、20年的维度。
根据《年报》发布的内容,全国患恶性肿瘤死亡人数最多的是肺癌,其次为肝癌和胃癌,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城市癌症死亡率明显高于农村,并呈现低龄化趋势,40岁至44岁年龄段几乎翻番。预测2015年全国每年新发病例达到364万人,更为可怕的是,每年全国因癌症死亡的病例约270万人,平均每天约7300人死于癌症。
同时,我国癌症种类也呈现地域化特点,如胃癌集中在西北及沿海,肝癌高发区集中在东南沿海及东北吉林等地区,城市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速度快。专家推测,肿瘤的发病原因与当地的饮食风俗、环境气候等有一定关系,但无定论。比如哪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偏高偏低,多食腌制食物、粗硬食物以及过烫的粥和茶水有关,都受到文化传统、饮食习惯的影响。福建沿海地区人们喜欢吃腌菜和咸鱼等。
不必强求“新技术”
微创外科、介入、基因治疗以及光子刀、伽玛刀、氩氦刀……临床上,如今各种治癌技术很新,也很昂贵。
“宁可错杀一千,绝不能放过一个”,这就是临床上常见的“过度治疗”。癌症是一个全身性疾病,有些时候,“高难度”手术或新技术对病人几乎没有什么好处,甚至导致“瘤去人亡”的后果。
“好的治疗不一定贵,就像贵的治疗不一定好。省钱的关键,是必须进行规范化治疗。”欧阳学农主任一再强调,对于新技术的排斥或滥用都不可取。关键在于是否“以病人为本”,提供高效、廉价、合理的治疗方案,让患者活多久,活的好,回归到医疗存在的价值本原。癌症病人很难用单一的治疗方式治愈,需采用“鸡尾酒”理念,把现代的新技术与化疗、放疗、传统的中医等结合起来。
“癌症不可怕,它其实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只是一种慢性病,并非不治之症。”欧阳学农主任坚持说,首先要向癌症患者宣传规范化治疗的理念,在制定治疗方案的时候会考虑很多因素,如家庭经济情况、患者以及家属意愿、个人信仰等,制定最合理最规范的治疗方案。
癌症治疗没有万灵丹。欧阳学农说:“肿瘤病人通常有两种心态,一种过分消极,自我放弃治疗;一种过分积极,砸锅卖铁也要尝试所有形式的高价治疗。”比如,有个病人听说某种保健品宣传攻势强大,强调治疗肿瘤效果好,就坚持要花十几万元尝试做,这时医生就及时“降温”,把治疗步骤、目标、效果给病人讲明,听信各类广告宣传的某种“高新技术”“国际顶尖”能治愈癌症,仅会上当受骗。
“健康”先拴在围栏里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古人是这么说的,但是为什么让羊逃掉呢?欧阳学农主任认为,对于癌症,最好还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把“健康”拴在自家的围栏里。例如乙肝在肝癌高发因素中排在第一位,但目前欠发达地区接种疫苗还不够规范,很多确认乙肝患者也没有进行药物早期干预。很多人觉得乙肝疫苗出生时打过就不用打,但这种保护作用也有时限性的,应该在每次接种后3—5年复查,视情况再次接种。
癌症主要是由遗传、个人生活习惯以及环境等原因所致,例如抽烟喝酒、大气污染都可能造成癌症。外环境诸如环境污染、室内环境污染等。内环境涉及两个因素,就是炎症和缺氧。很多慢性病变的基础都是炎症,内环境在缺氧和炎症的状态下,会释放很多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这些成分的增加会污染、恶化内环境,如果我们的细胞长期生存在这样的内环境中,就容易发生癌变。
外环境是普通个人没办法控制的,但是防癌也可以从起居习惯、自身防护着手,弹好“三重奏”:一是在肿瘤尚未形成时,通过健康的饮食、生活、心理调节方式来进行;二是定期的防癌体检,是防治癌症的最好手段,但并不是做一些基础的抽血、B超等项目就可以了。应当做“针对性”的专业防癌体检,例如福州作为胃癌的高发地区,胃镜更是健康体检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项目;三是注重康复,目的是提高肿瘤患者治愈率、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通过规范化诊治方案,提供康复指导,对癌症病人进行生理、心理、营养和锻炼指导。
针对如今流行的各种“饮食防癌”说,欧阳学农主任医师认为,没有哪种食物吃了就一定能预防癌症,但某些食物的致癌作用及辅助防癌功效已经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需要说明的是,在饮食上多注意均衡营养,食材的选择上新鲜最重要。同时,不抽烟、少喝酒、常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乐观的情绪,这些在生活中可以控制的因素,都能对肿瘤的预防起到作用。
■相关链接
10条癌症预防的“金措施”
1.戒烟。吸烟是很多疾病的患病危险因素,有20%—30%的癌症与吸烟有关,特别是男性肺癌,与吸烟数量及年数成正比。烟雾中的烟焦油、尼古丁、亚硝类等有害物质具有致癌启动性,不通风环境烟雾可使被动吸烟人患肺癌风险增大。同时,还要减少与污染空气、石棉、苯等物质的接触。
2.了解家族疾病风险。临床中,约5%—10%的肿瘤与遗传有关。癌症不会直接传染,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癌症与遗传有密切关系。但恶性肿瘤遗传现象的存在,并不是说父母像遗传形象特征一样把肿瘤直接遗传给了儿女,遗传的仅是对恶性肿瘤的易感性。有调查表明,乳腺癌、卵巢癌、肠癌是遗传比例最高的三大肿瘤。
3.增加新鲜水果蔬菜摄入。不新鲜的食品中多含有亚硝胺,而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C可以抑制亚硝胺在人体内的合成,同时水果中的果胶、黄酮等物质具有防癌作用。
4.每年看一次医生,而不是看病。癌症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率可达80%以上,而中晚期的治愈率只有10%—20%,甚至更低。这条建议的意义在于,提醒大家不要有病了才找医生,即便没病,也应该至少每年一次找医生沟通自己的身体状况、取得建议,或者到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检,有条件的应该每年做一次肿瘤专科体检。
5.减少油、盐消耗。饮食力求清淡。清淡意味着少油少盐,盐能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使胃黏膜的屏障机能丧失,致癌物质极易入侵造成胃癌的发病率提高,所以腌腊食品也要少吃。
6.运动有规律。运动防癌已成共识。几乎在所有防癌建议中,都有这么一条:规律运动。通常的建议是:强度不需太高,别把运动当任务,要有规律,能够坚持,不能有压力,以做完之后感到愉快为准,这种运动方式最能提升免疫功能。
7.乙肝疫苗接种。乙肝有着明显的病情演变过程:乙肝、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临床上,90%的肝癌患者都合并有乙肝。乙肝疫苗可以成功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因此,预防乙肝实际就是防肝硬化、防肝癌。
8.避免酒精、处方药物、快餐。酒精、处方药物和快餐的过度食用或滥用会造成很大危害,正如暴晒日光一样。
9.避免不必要的雌激素替代治疗。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核心是“替代”,即补充作用,缺乏的人需要补充,不缺乏的人应用雌激素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因为过量的雌激素会打乱身体内分泌平衡,引起不良后果,如乳房胀痛、腹部酸胀有下坠感等,甚至增加患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风险。
10.了解癌症报警信号。癌症早期几乎没有什么症状,或者症状和普通疾病类似,不好发现。但癌症也并非一点征兆都没有,若发现身体出现肿物,且逐渐增大;乳房内肿块或乳头排出血性液体;有吞咽梗阻感或胸骨后烧灼感;干咳或痰中带血;便血或排便异常;无痛性血尿;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特别是伴有呕吐及视觉障碍;持续性声音嘶哑;黑痣迅速增大或破溃出血;不明原因的进行性体重减轻等“报警信号”,要进一步到医院检查。(吴志)
(文/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