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创新
1月21日,北京京东宾馆,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承工作会议正在这里隆重召开。第四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结业出师仪式显得热烈而庄重,40名中青年专家获批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同时,会议还公布了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继承人名单,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传承项目指导老师及传承人名单。
重视传承就等于抓住了根本
谈及中医药的传承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显得语重心长:“中医药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有一种挑战来源于我们自身,即能否在发展中坚守中医的根基,传承中医的命脉,保证中医药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院长,张伯礼院士深知传承对于中医药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然而,近年来,尽管中医药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但其理论传承和发扬创新却一直难尽人意。在中医药的传承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医思维弱化、中医学术异化、中医技术退化、中医评价西化的倾向普遍存在。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形式大于内涵,重方药而缺学术内涵提炼;科研研究注重罗列数据,而较少进行中医理论的分析思考;民间中医药的人才、方药、技术尚未受到重视,弃之不问、自生自灭,甚至失传;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内容还有待深化改革等等,”张伯礼院士认为,这些问题不仅“是中医药发展的短板和瓶颈,甚至是隐患和内伤”。
张伯礼院士说:“传承是几千年来中医药发展的基本形式,师徒相授、薪火相传,延续了学术的生命。传承是中医药的基础,没有基础就如空中楼阁虚幻飘渺,就没有了根基。重视传承工作就等于抓住了根本,事业越是发展,越要坚守学术的底线。”
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继承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记者看到了这样的文字:在“十二五”期间,要紧紧围绕继承与创新两个主题,以人为本,以机制为先,围绕医改,深化产业发展及行业进步的重大需求,充分发挥全国中医药科研机构、中医药优势团队的整合力量,联合攻关,力争突破,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医的传承工作,中国中医科学院除了积极开展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技术工作外,近两年还启动了院级名医、名家学术思想专题研究,百年中医史专题研究,青年名中医遴选培养,以及面向全国遴选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的工作;同时布置开展了名医名家陈列馆、中国中医科学院院士研修、中医文化建设规划等十项工作。
作为国家级中医研究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从建院之日起就汇聚了众多知名的中医药学专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积淀和学术积累,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传统中医理论与实践,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的学术进步。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老专家相继离世,其学术传承面临着断代失传的危险。经过充分调研、统筹规划、制定指南、网上申报等程序,该院最终确立了首批47个课题,作为院级名医名家传承项目。
为加快培养一批高层次骨干人才,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展了以继承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临床人才为主要目的的博士后工作。重点采取理论研究、学术访谈、经验整理等形式开展研究工作,在较高水平上传承发展。这是我国将博士后制度与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传承工作相结合,将博士后制度与具体实践、具体行业特点相结合的一项制度性创新。
此外,为了进一步促进优秀中青年医务工作者脱颖而出,加强中医药人才的继承与创新,去年中国中医科学院还集中开展了中青年名中医的遴选工作,共遴选出40名中青年名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