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发布,2012年1月1日起,北京市级公费医疗人员全部并入职工医保,此前的公费医疗待遇相应取消。这一政策涉及市属公务员、事业单位、公立医院、高校教职工22万人。
众所周知,我们的公费医疗是少数人享受的特殊福利,带有等级化和阶层化特色,是权力自爱的结果。公职人员整体的疗养费用巨大,为坊间诟病。
不可否认,不少人挤破脑袋要进入公务员行列,其理由之一,就是因为那份优厚的医疗、养老待遇,明显地优于、高于普通职工。取消公费医疗、养老,或可为国考消消火,而更主要的是为了医疗服务均等。
医疗和养老是人最基本的权利需求,也是公共服务的基本内容,公共服务不能因身份职业的差异而区别对待,它应该全民化的、均等化的。恰恰“双轨制”的医疗、养老是“损不足而奉有余”,底层民众自己医疗难有着落,却要纳税供奉旱涝保收的公职人员优渥的医疗,其合理性让人怀疑。尤其是在医疗资源紧张,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下,享受公费医疗者却不断加码,引起民怨在所难免,改革也在所难免。
民众呼吁取消包括医疗、养老“双轨制”的声音多年持续不断。民意早已涌动,现在北京公费医疗“破冰”之举是对民意的回应,也是执政党为赢取民心的举措。取消公费医疗就是取消特权福利,消融官民对立情绪;取消公费医疗能节省财政,将节省的财政更多地投入到民生福利之中,让民众平等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真正兑现执政为民。
公费医疗“破冰”之举是自我挥刀,显示决策者巨大的决心和勇气,就目前北京的试行来看,公职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后,在报销额度等方面,仍然和普通市民有差距,在某些方面也预留有自我操作的空间。但这毕竟是一“并轨”的过程,需要一些“利益补偿”,以使改革更为顺利,这是所有触及既得利益的改革的代价,也是不能不正视的国情。
我所担心的不是报销额度等方面更优待一些,而是,这份决心和勇气能不能一贯到底,真正地刮骨疗伤,还是变成另一个车改,走样变形,变相谋取福利?如果说公费医疗是一种特权福利,那么变成市场医疗或其它形式的医疗,就可以消除特权福利了吗?问题显然不是那么简单,关键要看权力有没有得到规范。
当然,我们首先需要一种形式上的平等,取消公费医疗就实现了形式上的平等,实质上的平等有期。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取消公费医疗变成另一个车改,不仅改革无以成功,而且会不断地消磨政府的公信力。改革既已进入深水区,进退、成败变得更为艰难,也更微妙,这需要“忍痛割爱”,以及清醒的历史使命感。
(责任编辑:王小楠)
标签阅读: 医改,公费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