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资讯 » 聚焦医改 » 正文

老龄化社会医改需要治未病

发布时间: 2020-04-18 18:04:31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有专家在研究了日本老龄化社会健康服务模式后指出,中国医改应当从过去的“疾病治疗”模式向“健康维持”模式转变,在预防保健、疾病治疗、护理这三个环节中,健康服务资源的投入重点应该由中间环节向前后两个环节移

  有专家在研究了日本老龄化社会健康服务模式后指出,中国医改应当从过去的“疾病治疗”模式向“健康维持”模式转变,在预防保健、疾病治疗、护理这三个环节中,健康服务资源的投入重点应该由中间环节向前后两个环节移动。这种转变或可简化为“治未病”。事实上,这种主张在中国古代医学思想中很容易找到渊源。

  扁鹊兄弟三人都是医生,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高?扁鹊答,我大哥在人发病之前就能够看出来并治好,人们却以为他不会治病。二哥善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却认为他只会看小病。我的医术最差,只能在病情严重的时候下药,居然名声最大。其实,“治未病”的大哥医术最高。

  为什么最高明的医生“治未病”?中国的古代医学名著《素问》说:“病已成而后药之,犹如渴而凿井,不亦晚乎?”从患者福祉的角度说,把痛苦消灭在萌芽状态,当然是善莫大焉。以现代经济学的眼光来看,大病花大钱,小病花小钱,在未病的状态治病,其成本肯定是最小的。中国百姓所深恶痛绝的“看病贵”,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医疗服务缺失,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导致昂贵费用的恶性循环。

  因而,就医改而言,不仅要解决好“看病”本身的问题,而且要重视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等“未病”、小病时的系统问题。对于老人而言,“治未病”可能显得更为迫切。而且,除了预防保健服务外,他们还需要必要的护理服务。护理其实也应当纳入“治未病”的范畴,护理得好,老人的健康风险就小。加大对老年人保健、护理的投入,一方面提高了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一方面将会大大降低疾病治疗环节的消耗,足以在整体上减少医疗成本。

  健康长寿应当是既长寿又健康,然“长寿不健康”已成老年人不可忽视的生存困境。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余寿中有2/3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这样的数据,表明了通过医改向“治未病”模式转型的紧迫性。

(责任编辑:王小楠)

 
(文/小编)

标签阅读: 老龄化,治未病

分享到:

润宝医疗网 Copyright © 2006-2020 AiBao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66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