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年11月27日
地点:长隆酒店
主题:第五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之医改分论坛
政府与医院关系之国际经验探讨:政府管理模式、筹资与支付方式及医疗服务体系
演讲人:赵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
大家都很关心医改,黄部长听到的大院的院长最感兴趣的就是医院的发展和医疗纠纷。我认为在今天医改的形势下,至少我们院的院长要知道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个事情与我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个讲演是我今年在全国政协常委会要求做的报告,我也想谈一些个人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两个月以前我已经把权力交给别人了,我不太喜欢这个权力,所以交界很顺利。但如果想不犯盲人摸象的错误,就要多个视角去看问题,我们的姚书记原来是搞卫生部的信息中心主任,他们能从多个视角考虑问题,我也想从多个视角去看问题,尤其是院长必须要离开医院,站在社会,站在百姓的角度上去思考一些问题。
我学过体育运动,我在休斯敦的时候别人请我去看美式的橄榄球,我突然发现大家准备好了以后,哨声一响往哪跑的都有,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因为橄榄球不是圆的,但足球踢到哪落点可以掌握,落但以后落在地上弹起来方向可以掌握,而橄榄球谁也不能掌握。
我认为毛泽东同志尽管犯过错误,但比其他人都伟大,他也曾经讲过他的总结思想,要变革梨子的味道必须亲口尝一尝,但是今天的社会仅仅尝一口梨子已经不知道什么是梨子了,仅仅知道酸甜苦辣绝对已经不够了。
对于我们中国的医改不能够看到大象的背就说是一堵墙,摸到大象的腿就说是柱子。我参加过医改的工作,在院长的角度应该已经不少了,另外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我参加全国政协调研的省份将近十个,我们真的是陪着部长走乡窜户看到很多真实的东西,甚至在没有当地领导的陪同下都能听到真正的反映是什么。
今天讲的是国际关系,讲到国际关系很感兴趣,所以我要求到饶克勤这组来,因为我们现在都想从国外学到医改的经验,其实“经验”这两个字不完全准确,还有“教训”,今天谈到的更多是教训。
陕西医改搞得不错,我想向大家推荐一下,我并不是陕西人,我是北京人,之所以推荐陕西是因为我曾经两次去过那个地方,发现陕西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陕西的一个很重要经验就是领导重视,省委书记亲自挂帅,大家知道在中国我们的社会制度优越性之所在就是能够集中财力、精力、物力去办大事。而在中国如果省委书记亲自挂帅,首先困扰医疗改革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到位的问题,2008年这个省的医改是48亿,2009年71亿,2010年102亿,2011年要到130亿,这样的幅度,医改困扰达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投入不足的问题,投入不足的问题解决后一系列的问题都很容易解决。
大家知道陕西省在中国只排到27位,住院报销比例比我们的理想水平还要好。医改我们的领导非常努力,据我所知凡是负责医改的领导机会天天都在天上飞,因为他们想医改取得一个伟大的成功,但是2008年我受邀到四川去讲医改的时候,给他们的厅局长和三级医院的院长讲,当时的题目就是“中国医改任重而道远”,2008年时我在中央电视台也同样讲过这个问题,因此我觉得医改可以获得阶段性的成果,但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医改的问题,因此这个时候医改的改革也要分阶段。
我很同意陕西省一位叫小明的副省长,他提出三阶段,第一阶段乡村医院和社区,第二阶段县级医疗机构,第三阶段是城市公立医院,如果不知道医改是什么,就只剩套上公益,这样会出现很多不能操作的问题。
乡村和社区定位很明确“小病不出乡,预防在基层”,希望能够留出50%的病人,这是符合科学的。人类疾病当中至少有60—70%是小病,因此小病不出乡是可以解决问题的。而县医院“大病不出县、加大补偿力度,加强内涵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希望能够通过县级医院和乡村社区,把90%的病人留在当地,从战略上来讲,无论如何应该是可取的一种理念,至于城市公立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推广便民利民措施”,我想别人可能讲得比我还清楚。
目标任务明确,财政到位,措施跟进就会取得很明显的成果,成果方面不在这里做重点宣传,但有三个地方有比较好的经验,我也不想用“经验”,但是为了与领导保持一致还是写成“经验”,但是我把“经验”这两个字写得很小,因为经验不经验大家来讨论,大家可能对这些都很感兴趣。
府谷的经验是什么,我们过去讲补需方,现在需方和供方双补,这样会产生一些问题,在这23.8万人的小县,原来是贫困县,现在是全国百强第69位,说明已经成为一个富裕县了,在这个时候卫生投入2011年达到3.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1.4%,这个数字姚主任应该对这个数字很敏感,正因为有这样的一个投入,因此城乡居民的医保达到了人均400元,有钱了,把县医院投资5亿元,不用县里再高医疗收入建大楼了。此外除了基本建设和全额预算以外,乡镇医院的基本设备和大型设备基本也是由县财政给予补助。
大家知道医改能不能成功要靠医务人员,所以我们的领导无论是温家宝总理还是李克强副总理,都曾经多次讲不会降低医务人员的实际收入,我想这个医院可以说实现了总理的诺言,县医院医务人员的年均收入达到6.7万,这样它的药品也实行了0扣率。我要补充一句在我参加视察和调研的其他省份,大部分地方还做不到这点,就在我看到的府谷县这样比较好经验的前提下,我问过榆林市的主管卫生的副市长,他大概有10几个这样的县,他说其他的县不可以,这是真话。
还有一个更好的经验,这个经验本来不想对公众讲,第一次甚至都不想去看,但后来还是去了,因为是全民免费医疗,这是真正的社会意义。英国在1946年实行这个事情的时候,他工党的卫生大臣对一个小女孩说,从今天起你和英国的所有公民一样,看病不要再花钱了。如果看病不花钱的话,根本就不存在看病贵的问题,所以吴仪总理问我的时候我曾经这样回答过,看病贵的问题关键在于谁买单,因此我们看政府给老百姓买了单,因此老百姓没有人再抱怨看病贵了,可是政府花了多少钱,就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全县97577例出院患者报销总费用3.86亿元,补偿比例85.4%,跟英国的水平已经接近了。
大家都学过高等数学,所以这种账比较好算,如果全国13亿人都这么补的话要补多少钱,我希望有一天神木的经验能向全国推广,但绝对不是现在,如果现在推广就是1958年吃食堂的惨剧,医改在大家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果。
我们的人均期望寿命等等问题我不想占用太多时间,但是回过头来,医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条件能够让我们感到沾沾自喜。在座这么多的人你们谁感觉到医改成功的喜悦了,没有人感觉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现在有许多重点的麻烦,本来这个报我想讲成难点解析,现在改成预报了,这样就简单多了,因为我们的气象局说下雨带着伞白带,所以讲预报就会允许我有失误的空间。
大家知道温家宝总理在政府亲自接待,回答病人的问题,我更多的想说给我看到的资料说,网友问“政府已经对医疗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但是看病贵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各位说看病贵的问题什么叫“彻底解决”,不要说彻底解决了,全世界哪个国家的看病贵问题能够真正解决。因此在2008年我曾经提议把“解决”改成“缓解”,请看温总理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有一次把“解决”改成“缓解”,但我还不屈不挠。
我们在全国政协的工作报告上我又一次提议不要“解决”,改成“缓解”,所以在2011年的政协报告中也是“缓解”,百姓的期望值过高出现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国家的医疗费用的上涨这种梯度是可怕的,人均费用的上涨也是可怕的,因此这点已经引起我们政府的重视,因为毕竟在人均GDP,在全世界还是占到100位,因此百姓有这样的期望,相对应的就是要做什么,这是政府给大家安排下来的。
按照现在的思路,我们也确实解决了医疗保障的广覆盖问题,但是新的麻烦产生了,新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整个中国13亿人口如果实现了医疗的广覆盖,这个基础必须是低水平,可是低水平没有人能够接受,医生不接受,医院不接受,病人同样不接受,因此我们的问题是过去看不起病的人看病了,因此2010年和2005年两年时间相比,就诊人数增加了98.8%,而且还在继续上升。
费用也非常明显,2010年比2005年增长了126%,因此人人享有医疗的目标正在付诸实施,医疗费用的增长增加了我们的压力。我曾经问过那些全民医保的国家出现这个问题怎么办,他们说就两个问题,就是压医院,因为医保的预算出现赤字后就是压医院,医院说要么压低医疗质量,要么压低收入,还有别的路可走吗。还有别的解决方法好,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非常正确,但是谁来兜底,首先我们的城镇医疗已经实行了0扣6,但是在一些地区还不到位,因此政府逐步落实医疗改革的责任,大家可以看到这些政府的支出、社会的支出和个人的支出。
现在用1分钟的时间告诉美国发生什么问题,美国在1966年解决了老年人的问题,穷人的问题,当时的支出只占1%,而现在的支出已经达到了20%,美国政府已经支撑不住了,大家知道奥巴马的改革已经彻底失败了,最近成立了美国两院的减持委员会,要降医疗水平。美国的人均医疗费用比我们多几十倍,他们还依然对他们前面的问题根本没有任何一点点办法,而我们面对13亿人这样的大国,如果都去看病没有一个基本的保证能不能做好,英国的制度虽然好,但是效率非常低,而且现在的英国,老百姓最少要掏11%的费用。中国的医疗费用和美国比、和英国比,现在来讲都找不到出路,因此他们给我们的不一定是经验,更多的是借鉴。
德国的方式比较好,但是德国有一个非常正确的东西,就是德国市场干预和强大的政治能力,大家知道德意志民族事事认真,没有一个人享受公费医疗,全家人吃药,在中国很普遍,但在德国没有这样的事情。我们面对我们的GDP虽然已经到了第二,但是人均排名在100位,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的医疗负担越来越重,政府对医疗的投入是巨大的,这样医院就面临了巨大挑战。政府有没有能力让13亿人得到满意的医疗,但如果老百姓认为是应该的问题很难解决,因此要健全全社会、立体化的医疗服务体系,从农村到城市,分级分层是非常重要的。
新医改的序幕已经拉开,但是求索的路仍然任重而道远,谢谢!
备注:以上为演讲稿实录。
(责任编辑:文慧)
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标签阅读: 医改,赵平,中国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