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试行中如何鼓励和提高医院医生的积极性也做了不少尝试,在第五届医院院长年会上,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部主任刘远立接受媒体时表示,新医改三年试点中,医院和医务人员受鼓舞的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补偿不到位,经常救了人还要垫钱。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部主任刘远立
刘远立主任指出,政府对医院日常开支投入不足外,在急救医疗方面的投入也需要加强。“一部分人没有达到医疗覆盖面,自己付费很困难,使得费用消化机制没有建立,急救方,包括救助和收治系统,每年公立医院欠费是100亿元,相当多的急救费用是由医院消化,医院就让医生来承担,这是很坏的。”
“大家想一想穷人家失火了,消防队员去救火,什么时候让消防队员承担费用,因为急救医疗基本的费用没有解决,使得好人难做,好事难办,见死不救的现象仍然存在,如果连急救这个涉及基本人权的东西都没有解决,谁都没资格说中国医改成功。”
很多老百姓认为,医院是国家的,公共的急救医疗就算支出了,也是花国家的钱,与医院和医生没关系。事实上,国家每年支付给医院的费用只有10%,剩余90%的开支需要医院自行“赚取”。在39健康网早前的采访中有医院透露,上次毒奶粉事件中参与结石宝宝检查和治疗,单是B超机都烧坏几台,医生也是超负荷的工作,但至今没有收到政府的任何费用补贴;有些车祸事故的伤者入院,因为找不到肇事者,长期“赖”在医院,不掏钱也不出院……
刘远立说,补偿不足的情况下,医院的公益性不能回归,医生的积极性也没办法提高。据了解,大多数的医生正在超负荷的工作,过半的医生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2个小时,当机关和老师早九晚五或者是早九晚六的工作时,多数医生每天的工作都超过8个小时,加床加班成了普遍的现象。“这样负荷的工作缺乏规范,随意性很强,没有考虑到医生是否能够在超负荷的运作下正常的运转。校车超载造成人员的伤害,国家重视了,要严格的控制校车超载。医院和医疗人员超负荷的运作,不值得关注吗?”他提醒,医生在超负荷运载下,更容易出现差错,更容易激化医患矛盾。这样超负荷的工作导致医生不仅没有体面的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自身的价值,甚至成为医患矛盾的牺牲品。
虽然谈了医改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但刘远立主任仍是对三年医改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肯定:一,政府投入有所增加,二,保障覆盖明显的扩大。尤其是农村、县卫生医院、乡卫生医院都是一派繁忙的返修和建设的景象,医院投入方面政府大大的增加,不仅仅是给医院,很多是给患者,尤其是新农合的补贴200元,使得医疗覆盖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上达到了全民基本医疗制度的全覆盖。据了解,新医改后,每年就诊人数增加1亿,说明原来有些看不起病的人,看上了病。
第五届医院院长年会专题报道>>>
(责任编辑:邹莲)
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标签阅读: 医改,医疗,刘远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