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2011年8月启动,9月中旬全部完成。10月12日到13日,笔者奔赴章丘、历城、槐荫、商河等县(市)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调查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果,听取群众呼声和对医改的评价。
乡镇医生端起“铁饭碗”
“在以前,虽然我们自己就是大夫,但是也没钱看病,医药费也无处报销,现在不仅工资待遇有了保证,也有医保了。”谈到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历城区卫生局局长王瑞国非常满意。
历城区有14个基层医疗机构,这次医改的最直接反映,就是乡镇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们有了“铁饭碗”,区财政的全额拨款让这些乡镇医生没有了后顾之忧。
此次基层医改的原则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体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财政补偿、药物制度和保障制度的综合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建立充满活力的长效工作机制。
有了“铁饭碗”,并不一定都能“永久”拥有。“医护人员的待遇是由他们服务质量、水平以及群众的满意度来决定的。我们实行的是绩效工资,比如说是公共卫生科的人员,你走村入户的数量、健康教育的效果、免疫接种的普及率都是考核的目标。”历城区锦绣川镇卫生院李洪泉说。
丢掉“以药养医”标签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小病拖、大病挨,快死才往医院抬。”这曾是槐荫区美里湖辖区农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真实写照。失去老百姓信任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了在村卫生室和县级以及省城大医院之间的“摆设”,不少医院生存困难,举步维艰。
商河县贾庄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的梁晶说:“以前我们入户调查和健康教育的时候,群众总是以疑问的目光看着我们,以为我们是来推销药品的;现在我们去各村都很受欢迎,我们不带药品过去,只是在给群众体检后开出对应的药方,他们自己去买药。现在群众越来越信任我们,这让我感到很自豪。”
“以前我们这里简直就是残垣断壁”,商河县贾庄镇卫生院副院长相大勇说,那时医院没有什么设备、医疗水平低,没几个来看病的。“政府实行"卫生强基"以来,尤其是现在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后,医院盖起了大楼、买了现代化设备,医生和护士的待遇有了保证,人才也能留住了。”
随着药品零差价、新农合等政策的实施,农民也更愿意到乡镇卫生院看病,而有了“铁饭碗”的医生们,也能把心思用到提高医疗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以丢掉“以药养医”标签,乡镇医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守门人”。
加快建立新体制机制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市卫生局局长贾堂宏对此反复强调,而推行“以人为本”也是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根本性转变,加快建立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持可持续的充满活力的新体制机制,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这个过程加快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高,也提高了乡镇和社区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在此次改革中,章丘突破性地解决了改革中的人员问题,“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水平,同时增进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我们在改革中实现了三个突破,实行提前离岗人员不占岗位、待岗人员不占岗位、整个系统内人员进行调剂。通过创新性的改革,整个人员调整稳妥有序进行,同时还优化了全市的基层医疗资源,也发挥了以前有不错基础的乡镇卫生院的优势。”章丘市卫生局局长万传广说。
(责任编辑:晏霏霏)
标签阅读: 基层医疗机构,医改